原来在岗位要求中一看到需要数据分析能力,我就怵得慌。
我会简单粗暴的把数据分析能力等同于数学好、对数字敏感。
因为从小数学就不好,高考数学不及格;大学微积分靠补课、背题通过的。
对于涉及到数字的问题我都是大概、差不多,比如考试排名大概中等吧、比如跑步配速大概7分半吧、比如交完房租大概还能活几个月吧。
后来做销转课不得不每天盯着数据,什么ROI、GMV、留存率、直播间在线峰值人数等等,一开始像上学背公式一样把每个数据怎么算背下来,然后再理解分析每个数据背后的意义。
慢慢发现数据是个好东西,数据是对课程效果的直接反馈,一期课程有一期课程的数据点挖掘,拉出近两三个月的数据还可以看到更多变化,因而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迭代优化课程。
从此再也不怵数据了。
一个我对数字不敏感的信念就这么破除了,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
进而应用到了减肥中,用了三年多的体重称,第一次点开历史数据这一项,着实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1.我曾经也这么胖过,但最后也减下来了,所以不慌,顶多现在比曾经花得时间多一些、减得慢一些;
2.看到近两年的最低数据并回看当时的照片,对减重这事有了具体的数字指标,知道这个数据下我的状态是怎样的,按我过往的习惯都是跟着感觉走,比如轻盈的、有力量的、穿衣服是松的,现在感觉和数据指标关联上了;
3.体脂率的整体趋势是上升的,说明基础代谢率连年降低,锻炼的速度没赶上肌肉的流失速度;
4.2022年一整年竟然没有称过一次体重,可见这一年我有多不关注自己。
这么一分析,数据确实是个好东西,真香,不过也不能被数据困住了,要继续相信自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