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班的图图从来不把书包和水壶带回家。每天放学走了之后,铅笔盒、纸片和水壶还和白天一样地摆在自己的座位上。
问起原因,得到的回答如下:
“老师,我明天还来呢。”
因为明天还来,加上我们这里的座位是固定的,所以东西是不必带回家的。在托管班学习和玩耍才是生活的主旋律,晚上回家睡觉只不过是两天的衔接过渡。
我是一个背着很多东西才有安全感的人。高中时期没有教室也没有固定座位,因此我从来不会把任何物品放在学校过夜。
直到住进了自习室。
高二刚结束的时候,我对于“要离开刘昱婷去交新朋友”很是抗拒。不知道她是不是也这样想。我尽量没表现得太明显,我知道她不喜欢我这样。事实上我根本没做“交朋友”的打算,我原本的想法是自己在图书馆安静地过完这一年,哪怕要冒她有新朋友而我没有的风险。所以,开始的我并没有决定好要不要住进自习室。
但是,细细想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桌子而不必在中午的图书馆和学弟学妹抢座位,还可以把它装点一番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窝,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于是,高三返校那天虽然我没去,还是请别人帮我在自习室选了一个座位。其他人大多数三五好友凑成一桌,留给我的选择好像并不多,加上我本也不认识什么人,就请他随便挑了一个。
事实证明,这个地理位置真的很理想。
开学之后我并未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装点自己的桌子,甚至连收纳箱和几本书都没有摆。仅有的两样装饰是龙猫日历和相框——你看,我用各种方式宣誓着我一如从前地爱老朋友。我对这张桌子实在是很不用心,它和其他人的桌子比起来是如此空空荡荡,而且我还把它弄很脏,只有偶尔才会良心发现把纸巾沾湿擦一擦。
当我终于觉得该打理它,才发觉高中生活还有一周就要走到尽头。
常言期望越多,失望越多。我没对高三生活怀一点期待,却过得出乎我意料地开心和满意。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习惯和喜欢这里的一切——喜欢在写文书之余和附近的同学聊聊申请,谁申了什么学校、某某学校什么时候放榜、录了哪些人;喜欢在去完college center之后和大家吐槽文书又如何被counselor批得一无是处并得到几句“彼此彼此”的安慰;喜欢坐在这里吃麻辣烫从冬天吃到春天,也习惯了闻着别人的葱油拌面和711里各种各样的饭;喜欢听其他人大声或小声地讲八卦和大大小小的各种新闻,一路谈笑风生着就进了自习室,颇有凤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风范;也习惯了总有秀恩爱的身影,无论是在自习室里面还是在外面的走廊;喜欢这里随处有插线板、纸巾以及晚上不锁门。我也开始把东西放在自习室。因为早上第一处来的是这里,晚上最后离开的还是这里。
我想起在这里得知秦潇被Carleton录了立刻大叫起来,引得自习室其他人也纷纷围观——我居然那样热切地期盼着一个好友的消息;我想起和张佳奥一起下楼去练三步上篮,在她的指导下我竟然真的很快就学会了,满意地抱着篮球归来(后来这个球在我座位下留了好久),以及她一直吐槽ucsb是多么奇怪的一个名字。
于是我也逐渐学会在这里无所顾忌地大声讲话。当然也不能太大声,隔壁就是图书馆。我曾坐在这里高谈阔论戏剧节、舞蹈节和健美操一整个中午,如果有人一直在听,一定觉得很好笑。最好的地方就是喋喋不休至此也不觉得显眼,因为每一处都有人在说话,谁也听不清彼此说什么,哪怕我讲这么久也只是众多青蛙中的一只而已。
同样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和秦潇李如易一起去吃午饭,不再需要等到一起自习的时候才小心翼翼地邀请她们,而是成了理所当然——如果她们没有等我,我甚至觉得自己有资格生气。那么,我算是交到新朋友了吗?
时间就这样飞快地流转——开学,SAT2,最后一次托福,ED/EA申请截止,段考,ED/EA出结果,RD申请截止,全国赛,戏剧节,ED2出结果,寒假,RD出结果……
我终于觉得这里可爱起来的时候,也是我就要失去它的时候。我们四个越来越频繁地一起订外卖,但很快我们就用不上那些多余的一次性筷子了。大家开始盘算怎么把自己购置的那些东西带回家。大家口中的话题从“申了什么学校”变成了“录了哪些学校”,最后变成一句简单的“你去哪”以及关于毕业旅行的种种讨论。四月底的时候,自习室的墙上出现了一张美国地图,大家都把自己的学校贴在上面。
“明天还来”逐渐变得难得。高三下学期,大家的课表都更空了,一上午一下午没课的人越来越多。结课之后,就更没有什么理由来学校了。
五月份,自习室的人越来越少。虽然场面看起来不输当年,因为打游戏和打牌的叫喊声总是很大的。桌子们也逐渐越来越空。好像富贵人家府上被抄家了一样,仆人们走的走、逃的逃,逐渐散去。高考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自己在预科部的朋友带进来,我也这样做过。
我们四个虽然还来,但也不是每天都来。晚上回去的时候,也不知道有没有再一个明天。“明天还来”变得越发不堪一击,可能仅仅因为睡了个懒觉就破灭了。
这离别没有崩塌的一瞬间,只像滴水穿石,“滴答——滴答——”的声音回荡在山石间,一点点消磨殆尽,叫人越来越落寞。
这一切叫我想起去年暑假的托管班,彼时是八月末,小朋友们逐渐返校开学,托管班的人越来越少,最后一天只来了五六个人。课也都结束了,我们没有活动可做,他们也没有作业可做,只好一起打桌游打发时间。终于,放学之后许文老师说:“明天可以不来了。”
明天不来了。
拖了许久的尾音,终于没了气息。
我最后一次走进自习室,是舞蹈节展演周的周五。那对于我是盛大的一天、忙乱的一天。那天我告别了呆了三年的剧场和舞台,这是我脑海中的全部。
我没有意识到我也告别了自习室,我走出去的时候满怀的还是舞蹈节的种种,甚至没有戏剧化地、充满留恋和不舍地看它最后一眼。我走得干脆利索,头也没回。
就这样再也没有明天了。自习室的样子就这样停在了我的记忆里,正如我的高三。
明年冬天回去的时候,里面又会住进新的一批人了啊。
——如果我明天不来,明天也会有别人来。
它永远年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