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CCTV《朗读者》栏目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朗读的热情,朗读的益处开始为人们津津乐道。但是大多数的成人或是孩子还是习惯哑巴读法,就是用心读、不出声。实际上,大声朗读有诸多的好处,就像八百年多年前学者朱熹所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
1.朗读有哪些益处呢?
科学家给出了研究结果:
(一)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二)能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内向的人大多都是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时,他就变得外向了。
(三)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人在诵读时口腔、肌肉、舌头、气流等的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特别是额叶、颞叶和顶叶),在诵读时还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坚持诵读,大脑就会变得灵敏好用,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四)有利于记忆材料
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对记忆有很大帮助。
经常地大量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多念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
(五)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英语,语言学科总是在强调着“语感”。哪怕是数学题,也需要孩子一遍又一遍读题才能理解其中隐藏的线索与信息。
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更敏捷、自然。
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诵读的结果会使孩子们“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孩子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六)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而这种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七)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提高写作水平。
2.怎样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呢?
亲子共读绝对是培养孩子朗读习惯的最佳方式,没有之一。用朗读来陪伴孩子成长,可以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北大教授、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曹文轩曾无数次被人追问:“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曹文轩每次都会告诉他们:“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我是从喵小悠三个月时开始给她读书的,一直读到小学三年级,完全实现自主阅读后,算是功成身退。在这期间,她没有出现过别的小朋友爱撕书的现象,时常有人惊叹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说的都是书面语,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作文写起来也比较轻松,最重要的是,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这也正是我坚持给孩子读书的初衷。
有朋友曾经问我,怎样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其实,当你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部小说里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朗读结束之后,一定会一直惦记着那部小说,甚至急切地想看到那部小说。后来,他终于看到了它,而一旦他进入了文字世界,就再也不想放弃了。
回顾我家的亲子共读,令我遗憾的是我读的太多,孩子读的太少,因此孩子虽然喜欢读书,但还是习惯默读,并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实际上,当孩子逐渐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时,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她逐步成为共读的主体。当一个孩子坚持朗读,成为一名朗读者,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对这个孩子的阅读乃至成长抱有希望。
所以,不如把“朗读”变成你和孩子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