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内存模型
1、程序计数器
描述: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成。
1)在线程创建时创建
2)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
3)执行本地方法时,PC的值为undefined
4)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之间的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线程私有
的内存
5)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 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情况的区域
2、虚拟机栈
描述:线程私有,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 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设置大小:-Xss2M
1)线程私有
,生命周期和线程相同
2)栈由一系列帧组成(因此Java栈也叫做帧栈)
3)帧保存方法参数,方法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常量池
,指针
4)每一次方法调用创建一个帧,并压栈
3、方法区
描述:方法区在一个jvm实例的内部,类型信息被存储在一个称为方法区的内存逻辑区中。类型信息是由类加载器在类加载时从类文件中提取出来的。类(静态)变量
也存储在方法区中。
简单说方法区用来存储类型的元数据信息
设置大小:-XX:PermSize=10M -XX:MaxPermSize=10M
1)保存装载的类信息
存储
常量池
存储static变量
,方法信息(方法名,返回类型,参数列表,方法的修饰符)通常和
永久区(Perm)
关联在一起可以通过-XX:PermSize和-XX:MaxPermSize参数限制方法区的大小
5)方法区是线程安全的
。由于所有的线程共享
方法区,所以,方法区里的数据访问必须被设计成线程安全的
- 方法区也可被垃圾收集,当某个类不在被使用(不可触及)时,JVM将卸载这个类,进行垃圾收集
4、方法区内:运行时常量池
描述: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
,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
运行时常量池相对于Class 文件常量池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是具备动态性,Java 语
言并不要求常量一定只能在编译期产生,也就是并非预置入Class 文件中常量池的内容
才能进入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期间也可能将新的常量放入池中,这种特性被开发
人员利用得比较多的便是String 类的intern() 方法
。
5、堆(heap)内存
描述:堆是Java 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 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
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
设置大小:Xms2g -Xmx2g -Xmn1g-Xss128k
-Xms2G 虚拟机内存最小2G
-Xms2G 虚拟机内存最大2G
-Xmn1G 年轻代内存1G
-Xss128 每个线程堆栈大小
Java 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
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对象的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
3)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做“GC 堆”。
4)堆的大小可以通过-Xms(最小值)和-Xmx(最大值)参数设置,-Xms为JVM启动时申请的最小内存,默认为操作系统物理内存的1/64但小于1G,-Xmx为JVM可申请的最大内存,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4但小于1G
默认当空余堆内存小于40%时,JVM会增大Heap到-Xmx指定的大小,可通过-XX:MinHeapFreeRation=来指定这个比列;当空余堆内存大于70%时,JVM会减小heap的大小到-Xms指定的大小,可通过XX:MaxHeapFreeRation=来指定这个比列
从内存回收的角度看,由于现在收集器基本都是采用的分代收集算法,所以Java 堆中还可以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新生代:程序新创建的对象都是从新生代分配内存,新生代由Eden Space和两块相同大小的Survivor Space(通常又称S0和S1或From和To)构成,可通过-Xmn参数来指定新生代的大小,也可以通过-XX:SurvivorRation来调整Eden Space及SurvivorSpace的大小
.
-
-- 新生代
- -- Eden Space
- -- Survivor Space (S0/From)
- -- Survivor Space (S1/To)
-- 老年代
老年代:用于存放经过多次新生代GC仍然存活的对象,例如缓存对象,新建的对象也有可能直接进入老年代,主要有两种情况:
1、大对象,可通过启动参数设置-XX:PretenureSizeThreshold=1024(单位为字节,默认为0)来代表超过多大时就不在新生代分配,而是直接在老年代分配。
2、大的数组对象,且数组中无引用外部对象。
老年代所占的内存大小为-Xmx对应的值减去-Xmn对应的值。
6、本地方法栈
描述: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Stacks)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其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 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是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 方法服务
。虚拟机规范中对本地方法栈中的方法使用的语言、使用方式与数据结构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具体的虚拟机可以自由实现本地方法栈。
7、堆外内存:直接内存
- NIO的Buffer提供了一个可以不经过JVM内存直接访问系统物理内存的类——DirectBuffer。
- DirectBuffer类继承自ByteBuffer,但和普通的ByteBuffer不同,普通的ByteBuffer仍在JVM堆上分配内存,其最大内存受到最大堆内存的限制;
- DirectBuffer直接分配在物理内存中,并不占用堆空间,其可申请的最大内存受操作系统限制。
- 直接内存的读写操作比普通Buffer快,但它的创建、销毁比普通Buffer慢。
- 直接内存使用于需要大内存空间且频繁访问的场合,不适用于频繁申请释放内存的场合。
(Note:DirectBuffer并没有真正向OS申请分配内存,其最终还是通过调用Unsafe的allocateMemory()
来进行内存分配。
不过JVM对Direct Memory可申请的大小也有限制,可用-XX:MaxDirectMemorySize=1M设置,这部分内存不受JVM垃圾回收管理
。)
直接内存(堆外内存)与堆内存比较
1、 直接内存申请空间耗费更高的性能,当频繁申请到一定量时尤为明显
2、直接内存IO读写的性能要优于普通的堆内存,在多次读写操作的情况下差异明显
代码验证:
package com.xnccs.cn.share;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
* 直接内存 与 堆内存的比较
*/
public class ByteBufferCompar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llocateCompare(); //分配比较
operateCompare(); //读写比较
}
/**
* 直接内存 和 堆内存的 分配空间比较
*
* 结论: 在数据量提升时,直接内存相比非直接内的申请,有很严重的性能问题
*
*/
public static void allocateCompare(){
int time = 10000000; //操作次数
long s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time; i++) {
//ByteBuffer.allocate(int capacity) 分配一个新的字节缓冲区。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2); //非直接内存分配申请
}
long e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在进行"+time+"次分配操作时,堆内存 分配耗时:" + (et-st) +"ms" );
long st_hea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time; i++)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int capacity) 分配新的直接字节缓冲区。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2); //直接内存分配申请
}
long et_direc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在进行"+time+"次分配操作时,直接内存 分配耗时:" + (et_direct-st_heap) +"ms" );
}
/**
* 直接内存 和 堆内存的 读写性能比较
*
* 结论:直接内存在直接的IO 操作上,在频繁的读写时 会有显著的性能提升
*
*/
public static void operateCompare(){
int time = 1000000000;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2*time);
long s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time; i++) {
// putChar(char value) 用来写入 char 值的相对 put 方法
buffer.putChar('a');
}
buffer.flip();
for (int i = 0; i < time; i++) {
buffer.getChar();
}
long e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在进行"+time+"次读写操作时,非直接内存读写耗时:" + (et-st) +"ms");
ByteBuffer buffer_d = ByteBuffer.allocateDirect(2*time);
long st_direc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 time; i++) {
// putChar(char value) 用来写入 char 值的相对 put 方法
buffer_d.putChar('a');
}
buffer_d.flip();
for (int i = 0; i < time; i++) {
buffer_d.getChar();
}
long et_direc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在进行"+time+"次读写操作时,直接内存读写耗时:" + (et_direct - st_direct) +"ms");
}
}
输出:
在进行10000000次分配操作时,堆内存 分配耗时:12ms
在进行10000000次分配操作时,直接内存 分配耗时:8233ms
在进行1000000000次读写操作时,非直接内存读写耗时:4055ms
在进行1000000000次读写操作时,直接内存读写耗时:745ms
可以自己设置不同的time 值进行比较
从数据流的角度,来看
- 非直接内存作用链: 本地IO –>直接内存–>非直接内存–>直接内存–>本地IO
- 直接内存作用链: 本地IO–>直接内存–>本地IO
直接内存使用场景
- 有很大的数据需要存储,它的生命周期很长
- 适合频繁的IO操作,例如网络并发场景
JVM核心参数设置
初始堆大小: -Xms
- 默认值是物理内存的1/64(<1GB)
- 空余堆内存小于40%时,JVM会增大堆到-Xmx的最大限制
- 此值可以设置与-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 整改堆的大小=年轻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
- 增大年轻代后,将减少年老代大小.
最大堆大小: -Xmx
- 默认值:物理内存的1/4(<1GB)
- 空余堆内存大于70%,JVM会减少直到-Xms的最小限制
年轻代大小:-Xmn
- 整改堆的大小=年轻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增大年轻代后,将减少年老代大小,此值对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
- 官方推荐配置:堆的3/8
设置年轻代大小: -XX:NewSize
- 设置年轻代的初始值大小
- 建议设置为整个堆大小的1/3或者1/4
年轻代最大值: -XX:MaxNewSize
- 设置年轻代的最大值大小
- 建议设置为整个堆大小的1/3或者1/4
持久代的初始值: -XX:PermSize
设置持久代最大值: -XX:MaxPermSize
每个线程的栈大小: -Xss
- 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经验值在3000~5000左右
线程栈大小:-XX:ThreadStackSize
代码示例
堆溢出测试:
package com.yhj.jvm.memory.heap;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Described:堆溢出测试
* @VM args:-verbose:gc -Xms20M -Xmx20M -XX:+PrintGCDetails
* @FileNmae com.yhj.jvm.memory.heap.HeapOutOfMemory.java
*/
public class HeapOutOfMem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TestCase> cases = new ArrayList<TestCase>();
while(true){
cases.add(new TestCase());
}
}
}
Java 堆内存的OutOfMemoryError异常是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内存溢出异常情况。出现Java 堆内
存溢出时,异常堆栈信息“java.lang.OutOfMemoryError”会跟着进一步提示“Java heap
space”。
要解决这个区域的异常,一般的手段是首先通过内存映像分析工具(如Eclipse
Memory Analyzer)对dump 出来的堆转储快照进行分析,重点是确认内存中的对象是
否是必要的,也就是要先分清楚到底是出现了内存泄漏(Memory Leak)还是内存溢
出(Memory Overflow)。图2-5 显示了使用Eclipse Memory Analyzer 打开的堆转储快
照文件。
如果是内存泄漏,可进一步通过工具查看泄漏对象到GC Roots 的引用链。于是就
能找到泄漏对象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与GC Roots 相关联并导致垃圾收集器无法自动回收
它们的。掌握了泄漏对象的类型信息,以及GC Roots 引用链的信息,就可以比较准确
地定位出泄漏代码的位置。
如果不存在泄漏,换句话说就是内存中的对象确实都还必须存活着,那就应当检查
虚拟机的堆参数(-Xmx 与-Xms),与机器物理内存对比看是否还可以调大,从代码上
检查是否存在某些对象生命周期过长、持有状态时间过长的情况,尝试减少程序运行期
的内存消耗。
以上是处理Java 堆内存问题的简略思路,处理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工具与经验
在后面的几次分享中我会做一些额外的分析。
java栈溢出
package com.yhj.jvm.memory.stack;
/**
* @Described:栈层级不足探究
* @VM args:-Xss128k
* @FileNmae com.yhj.jvm.memory.stack.StackOverFlow.java
*/
public class StackOverFlow {
private int i ;
public void plus() {
i++;
plu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ackOverFlow stackOverFlow = new StackOverFlow();
try {
stackOverFlow.plus();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xception:stack length:"+stackOverFlow.i);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rror e) {
System.out.println("Error:stack length:"+stackOverFlow.i);
e.printStackTrace();
}
}
}
常量池溢出(常量池都有哪些信息,我们在后续的JVM类文件结构中详细描述)
package com.yhj.jvm.memory.constan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Described:常量池内存溢出探究
* @VM args : -XX:PermSize=10M -XX:MaxPermSize=10M
* @FileNmae com.yhj.jvm.memory.constant.ConstantOutOfMemory.java
*/
public class ConstantOutOfMem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try {
List<String> strings = new ArrayList<String>();
int i = 0;
while(true){
strings.add(String.valueOf(i++).intern());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throw e;
}
}
}
方法区溢出
package com.yhj.jvm.memory.methodArea;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net.sf.cglib.proxy.Enhancer;
import net.sf.cglib.proxy.MethodInterceptor;
import net.sf.cglib.proxy.MethodProxy;
/**
* @Described:方法区溢出测试
* 使用技术 CBlib
* @VM args : -XX:PermSize=10M -XX:MaxPermSize=10M
* @FileNmae com.yhj.jvm.memory.methodArea.MethodAreaOutOfMemory.java
*/
public class MethodAreaOutOfMemor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hile(true){
Enhancer enhancer = new Enhancer();
enhancer.setSuperclass(TestCase.class);
enhancer.setUseCache(false);
enhancer.setCallback(new Method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tercept(Object arg0, Method arg1, Object[] arg2,
MethodProxy arg3) throws Throwable {
return arg3.invokeSuper(arg0, arg2);
}
});
enhancer.create();
}
}
}
直接内存溢出
package com.yhj.jvm.memory.directoryMemory;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import sun.misc.Unsafe;
/**
* @Described:直接内存溢出测试
* @VM args: -Xmx20M -XX:MaxDirectMemorySize=10M
* @FileNmae com.yhj.jvm.memory.directoryMemory.DirectoryMemoryOutOfmemory.java
*/
public class DirectoryMemoryOutOfmemory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ONE_MB = 1024*1024;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Field field = Unsafe.class.getDeclaredField("theUnsafe");
field.setAccessible(true);
Unsafe unsafe = (Unsafe) field.get(null);
while (true) {
unsafe.allocateMemory(ONE_MB);
count++;
}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Exception:instance created "+count);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rror e) {
System.out.println("Error:instance created "+count);
e.printStackTrac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