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过去大半,不少孩子在暑假经历了愉快的夏令营,或长途,或短途,有的有父母陪同,有的欢天喜地和伙伴们同行。夏令营,已经成为当下几乎每个有学龄孩子的家庭标准消费。
父母们为了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夏令营,也是煞费苦心。主题、行程、价格,确认这些还不够,不少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夏令营质量,还会上网搜索信息、找家长询问口碑、甚至亲身前往探营……毕竟,对大多数要独自前往夏令营的孩子的父母来说,“安全”和“可靠”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即便有父母们在报名前重重把关,这两天依然看到了一篇让人痛心的帖子:北京一对12岁的双胞胎小姐妹,在结伴去参加夏令营时,受到了来自教练的侵犯(包括强吻)。孩子受到了身心的伤害,家长痛心疾首,涉事教练称自己只是喜欢孩子,涉事的教育机构称此人已开除,是教练个人行为与机构无关。家长气愤和痛心之余,已经报案。
这篇文章在社交网络上扩散以后,家长们都气愤又焦虑,两天来和很多位蜂窝的家长长聊,总结下来发现大家集中关注这么三个问题:
1.夏令营真的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
2.怎么保护孩子,怎么去了解他们在夏令营里发生的一切?
3.如果侵犯孩子的违法成本太低,我们该教会孩子什么?
夏令营真的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
当“Me Too”运动在大陆爆发后,关于“Me Too”运动的众多讨论里,有一点让我觉得非常棒。就是不少人在学会明辨是非的同时,还学会了追查信息源。所以当这篇孩子在夏令营被性侵的文章爆出来,很多家长第一个问题是:真的吗?!
“真的吗”这三个字,有两个含义,一是对于信息真伪的询问,二是震惊和不敢相信教育机构举办的夏令营里会有这样的人和事。
暂时还没有从公安机构核实这件事情是否真实。但是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夏令营和军训的“过来人”,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而且相信会在不少夏令营和军训里发生。
说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吧。
在我大一开学时,在北京郊区代号为6639x(x为隐去的数字)的部队通讯连进行封闭式军训。营房是三四十个女生同住一间,门锁没有办法锁死,窗户没有办法锁死,报修几次都无人问津。在职通讯连的教官们是随时会推门闯进来的,包括女生在换衣服的时候,官方说法是随时抽查宿舍情况。
训练中间休息的时候,女生们在荫凉处休息,教官会不断送上黄段子。还有女生独自一人坐在荫凉地休息,被上前搭讪的教官讲黄段子以及肢体接触。因此有一天,突然大家看到一个女生给某个教官脸上响亮的一巴掌,而教官什么也没说,默默走掉了。
更普遍的现象是,很多男教官都仗着纠正姿势,动手动脚,摸摸腰、摸摸头发、摸摸手、摸摸背,不计其数。我也没幸免。所以在我第二次被摸着胳膊摸着背纠正站姿的时候,我把手肘内侧在体检时抽血淤青的地方给他看,恶狠狠地说:再碰我一下,我就跟学校说这是你打的!然后他再没敢碰过我一下。
军训结束,学校住在同一个连的营房的女生,在汽车离开部队的时候,没有人有丝毫留恋,完全没有那种相处十几天军训结束后和教官依依不舍的感觉。甚至还有人从窗户里把换下来的军训的布鞋从窗户里砸向教练队伍。
那年,我们都是18岁的大姑娘了,面对那些荷尔蒙爆棚的男教官们,依然无法用什么确凿的“证据”去投诉他们,甚至回到家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和父母说起,大家只是一起沉默和忍受了。
而军训这种事情,像夏令营一样,在一如既往地发生。因此,我相信这种事情也不是一处两处。
英剧《9号秘事》第一季的第一集,沙丁鱼罐头的故事,就讲到了一个小时候在童子军Party上受到大人性侵,长大后回来实施报复的故事。
毕竟,坏人不分国别,不分场合,甚至不会嫌你的孩子小。
怎么保护孩子,怎么去了解他们在夏令营里发生的一切?
作为家长,更痛苦的是,既不能一刀切从此不让孩子独立外出参加活动,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沟通,从保护他们安全的角度去了解他们在离开家后发生的一切。
除了谨慎再谨慎地去选择,我们还能做什么?
首先,在日常生活里,成为和孩子“什么都可以聊一聊”的父母。这种“什么都可以聊一聊”,一定是出于平等和尊重,而不是出于监控孩子。这样,你才能成为孩子信任的人。信任是最没有办法“临时抱佛脚”的技能。
其次,在孩子离家期间,尽可能保持每天和孩子的单独电话时间。和他们聊聊看每天发生了什么事,不一定是开心的,分享不开心也很重要。表示关心,以及接纳孩子不开心的情绪,并且告诉孩子,即便是远距离,父母都是愿意给他提供一切支持和帮助的人。
最后,在孩子回来,一定要创造轻松的环境,和孩子面对面地聊聊在外出的日子里的细节,包括问问孩子和教练和老师相处的细节问题。如果孩子在表达的时候流露出为难,或者语焉不详,尽快和其他的同去的孩子家长核实。
如果侵犯孩子的违法成本太低,我们该教会孩子什么?
国内不少只是“亲亲”“摸摸”的儿童性侵案例,都会因为没有对应的司法条例,没有可供鉴定的人身伤害程度,最终不了了之。这也让坏人更加猖狂:毕竟代价不大。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此类犯罪的得寸进尺。
如果我们不能马上去改变立法,那么至少我们得先教会孩子这么三件事:
1.拒绝
教会孩子理解什么是让自己身体不舒服的边界,这非常重要!蜂窝的课程里,我们不断告诉孩子,在任何地方,发生了任何让自己觉得莫名其妙,或者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都要大声拒绝,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生活中,父母也要和孩子多多强调这一点。强调之后,也要在日常生活里,真的重视孩子的类似表达。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拒绝,不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只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一味压抑和逃避,孩子是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值得被尊重的。
而一个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被尊重,值得被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也只会讨好和迎合,必然不会学会拒绝他人。
2.信任
从现在就成为孩子信任的人,言语和行为,都要告诉孩子,你是无条件爱他,愿意支持并保护他的人。当孩子在生活里告诉你任何事情的时候,先相信他,而不是先怀疑他。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挺身而出。让孩子感受到,你值得他信任和依靠。
保护孩子和其他朋友的亲密关系,因为当孩子生活中发生任何需要分享的事情,但是并不想和父母说的时候,那么他有其他更信任的人,也是很好的。
就好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夏令营里的双胞胎小姐妹的遭遇,就是孩子在回到家后,两个孩子彼此交流时,父母观察到,才发现的事情细节。如果是独生子女,如果父母不是孩子信任的人,孩子也没有其他更信任的朋友,那么发生类似的事情,孩子又不说,可能后果就更严重了。
3.求助
教会孩子在什么样的场合求助是安全的,以及生活中什么样的人是值得我们信任并求助的。让孩子理解,自己不可以的时候,是可以说出来的,并且能向他人求助,爸爸妈妈不会批评他 ,更不会嘲笑他。会示弱,会求助,这是对孩子一生都非常重要的能力。
举两个例子,看看怎样在生活中成为孩子信任的人
前面说了很多,我们都知道,赢得孩子的信任至关重要。但是,在现实操作里,似乎又很容易就模糊了“溺爱”和“尊重”之间的边界。怎样才不会让孩子觉得,你的支持是尊重他,而不是溺爱他。来看看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吧:
案例一:
美剧《Big Little Lies》里,妈妈Jane带着刚读小学的儿子Ziggy在海滩上玩球,球不小心打到了Ziggy脸上,Ziggy大哭不止。
通常父母的做法是:
检查孩子是否受伤,发现没有什么事,就制止孩子大哭,告诉他要勇敢。
更好的做法是:
剧中,妈妈Jane的做法堪称经典了。Jane先是承认了自己失手打到了他,道歉。然后检查了伤情,发现并无大碍。面对依然大哭不止的Ziggy,Jane很认真又不失夸张地说:我看还是要去医院吧?要打急救电话吧?要叫一个担架来吧?……Ziggy一边说不用了不用了,一边自己也忍不住笑出来。
为什么这样做更好:
道歉,是父母和孩子相处中,平等和尊重的重要表现,成年人能敢于为自己的行为向孩子道歉,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没有制止孩子的大哭,而是用略带夸张的方式顺着孩子的情绪往下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接纳孩子情绪的动作。
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痛,是可以哭出来的,不需要掩饰。另外,不同程度的受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现在的这点伤,我可以自己判断要怎么处理。
不成为压制孩子情绪的人,是获得孩子信任的很重要的一步。
案例二:
还是和夏令营有关。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夏天,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去共建海军部队的夏令营,第一天的午餐是米饭+鸡蛋炒大葱。很多孩子不吃大葱,所以午饭都没怎么吃,夏天的下午训练时一直在暴晒,很多人没吃饱又饿,所以很多孩子就一直哭。而教官会说:哭什么哭,来这里就是让你们吃苦受罪的!
通常孩子的做法是:
和父母诉苦,或者回家后默默忍受不说。
通常父母的做法是:
听到孩子诉苦,很多父母觉得,这样对孩子是好的,让孩子吃吃苦,挫挫平时娇生惯养的锐气。至少在很多70后80后的成长过程里,父母的养育观念大多如此。因此他们会批评孩子,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还有家长会说:你中午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下午自己饿,就要自己承担后果。不少家长认为这是积极地教会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更好的做法是:
表示理解他身体上的不适,安慰孩子,和他讨论看看,这样的事情还可以怎样解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鼓励他用更好的方式解决。
为什么这样做更好:
当孩子因为对食物的不适应,而产生任何情绪的时候,成年人想做的是,马上改变这件事情的结果,比如,让孩子不挑食了。但是缺漠视了孩子的情绪,以及身体的感受。
而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身体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比如口味的喜好,比如饥和饱,这是我们身体舒适与否的边界。当你作为一个成年人,都无法接受自己去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为什么要勉强自己的孩子去接受呢?
当我们习惯用“这样对你是好的”作为借口,来长期忽略孩子的感受,漠视他们的情绪和表达,这对孩子绝对是一种自我意识上的阻断和侵犯。如果发生任何侵犯他个人感受的事情,他学会的,可能也只是“忍受”和“不说”。让你的孩子有选择,可以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包括拒绝不喜欢的食物和口味,这才是让孩子开始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
希望这些方法,能让每个作为父母的人, 在震惊和绝望之余,还能得到一些实用的启发。毕竟,坏人永远都存在,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我们最重要的,是成为他们信任,并且保护他们的人。
包括,教会他们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