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在考试情景的激发下,由于自己的评价、人格特征等的影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一种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这是高三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研究表明,46.00%—58.42%的高三学生出现过中等程度以上的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1、情绪:担忧、紧张焦虑、烦躁不安;2、认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看书效率低;3、行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4、身体: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
考试焦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功能体,面对同样的境况,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通常考生表现出考试焦虑可能与过去相似经历、低自我评价、过高的成就动机和期望目标、过大的环境压力和外界期望值、过度紧张等有关。
已经有研究者总结概括了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1)遗传素质。由于每个人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遗传基因不一样,所以神经类型的强弱也不一样,神经系统强的人比较敏感,容易激动,较多体验到焦虑情绪。
(2)个体认知。张承芬 (1992) 探究考试焦虑与能力自我知觉的关系时指出,能力自我知觉越高,考试焦虑越低;能力自我知觉越低,考试焦虑越高。
(3)人格特征。张海钟 (1995) 揭示了不同气质类型在考试焦虑上有显著的差异,多血质的考试焦虑最低,抑郁质的考试焦虑最高。
2、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洪民、王洪礼 (2002) 认为在我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12];刘金同、孟宪鹏 (2004) 认为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2)社会环境。何蔚 (1997) 认为影响考试焦虑的社会因素有:教师对分数的过分看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同学之间的竞争以及考场内的紧张气氛。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定律“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
极度的焦虑(动力过高)对结果不利,有研究表明,中、重度考试焦虑持续存在不仅影响高中生考试的正常发挥,对人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失效等;一点都不担心对结果同样不利;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最有利于结果。任务的难度水平越高,越放松效果越好,任务的难度水平越低,越焦虑效果越好。所以,让孩子正确认识“高考”,合理设置分数目标,适度焦虑,更有利于考出好的成绩!
在格式塔疗法中,有个核心概念“体验循环”,这是识别主题形成、阻断和完成的有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体验循环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从知觉主题开始,到识别主题、启动能量、采取行动、接触、直到获得满足,能量消退,得到休息,完成整个过程,之前的主题逐渐成为背景。一般说来,考试焦虑的产生发生在体验循环的识别阶段。考试焦虑的学生会夸大“高考”这件事,对考试结果产生消极的预期,甚至会有“高考太重要了,考砸就完了”等这样的想法......从而撤回能量,阻断了流畅的表达,逐渐变得焦虑不安。
就像胡塞尔所说的“人们应该从评论事情回到叙述事情本身;与其进行任何失真的评述,不如回归事情的真实情境”,当考试焦虑来临的时候,关注自己的“当下”,不逃避、不竭力克制焦虑,允许焦虑的存在,接纳焦虑的存在。高考前焦虑很正常,不要刻意的阻止它的出现。在心理治疗和生活中,只有当人们完全接受并成为现在的自己时,改变才会发生。
【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法缓解焦虑】
1、调整呼吸。呼吸是调整身体能量和情绪的有效武器。关注自己的呼吸,练习呼吸调整:用鼻腔吸气慢慢数到4,吸到腹部鼓起,想象将空气注入腹腔,胸部保持不动,然后屏住呼吸数到3,慢慢呼气数到7,想象自己在轻轻地吹蜡烛。将所有的空气呼出后,重新开始上面的步骤。反复练习并观察焦虑情绪的变化。
2、应对回避行为。重新诠释所担忧的“高考”。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途中会经历很多事情,高考只是众多事情中的一个。高考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旅程的全部,不是对未来下的定义,而是一次磨砺自己人生的试炼,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3、识别焦虑信念。典型的焦虑信念包括过度概括化、夸大、灾难化。这些焦虑内容一般都指向未来,且是一个自我验证的过程。准确识别考试焦虑,在焦虑的时候进行积极的自我支持、自我对话,“我能行”“我可以应对考试焦虑的”......
4、关注躯体感受。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体、动作、感知觉上,有利于缓解焦虑。
5、音乐放松、同伴支持、考前营造幽默轻松的氛围等同样有利于缓解考试焦虑。
(本文摘自“王铮”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