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如何加入007不出局,以及对007不出局的质疑到坚信,之前已经简单交代过,这里不想赘述。那时候对007的了解依然停留在懵懂状态,其实到现在已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好像依然没完全搞明白这具体是个什么样的群体,看不清神秘面纱后的ta的真面目,但有一点我很确定:我只是单纯地爱写作,在这里和一群007er一起践行写作,对我来说足以。
7月7日,不出局2.0公测版上线。
007践行史上新的里程碑——让成长有迹可循,输出倒逼输入,人至践则无敌,我不脸我怕谁!!
7年,不长也不短,和一群不曾谋面、四海八荒的战友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担心掉队、不害怕艰辛,热爱007的热爱,坚持007的坚持,做7年后永远的007er。
7月15日,覃老大在新指南践行8天后声明如下:
当时看完后我心里的小桶也不再安宁,私信一战友说出我心中些许感慨与疑问,他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写你的文章便是”......
这几天里,今日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细细记录下当时的心情。无论何时,敢于质疑并发问,我想这对领导层来说都不是什么坏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007亦是如此。
1.多践行写作,少文艺矫情
007不出局本就打着“写作”的旗号,多践行写作自然一点问题都没有。“少文艺矫情”,这话表面看来也是不无道理的。不知从何时起,文艺和矫情被人们捆绑在一起,找个哲理名言当个性签名、朋友圈时常晒晒的美图、一本书的封皮封面......
什么是文艺?个性签名里的哲理名言是真正体现自己个性的;朋友圈的美图是自己无意中拍摄下来,最能体现此刻心情的;这本书早已被我翻得封面卷起,里面的场景、内容更是历历在目。
什么是矫情?只是觉得这句名言说得很好,自己并没有真正明白其含义就拿来引用;刻意拍下的美图是P了多久、用了几层滤镜才出来自己想要的效果;只看封面,书里的内容可曾读懂读透了?
在007,不想靠写作赚钱的战友不是好战友,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主编的编辑不是好编辑,但前提是自己有这个能力和水平。朋友懂我的心思“你喜欢写作,就深深地喜欢吧,就像我玩乐队不赚钱一样”。我知道自己的能力,懂自己的水平,践行、践行、践行,迭代、迭代、迭代,当写作不只是爱好,顺便可以赚钱时,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但是,不工作、不学习,只是写作,最终将停滞不前。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守株待兔,农夫最终饿死了。至此,必须将写作与工作、学习、生活结合起来。
2.点评中提高写作水平,不拉小群、不矫情不做作
得建良兄给予机会,7月荣幸成为智囊点评团成员,参考过很多战友的点评模板后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点评模板。其实,在之前的点评中并没有刻意探讨某条路径,不想按部就班地寻着这一条路走下去,但最后找到思路后发现:点评原来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
新版践行指南上线后不再刻意强调上下楼点评,对大部分战友来说:能不点评就不点评~~我能说之前的点评工作貌似已经成为一些战友的负担吗?每次迭代都是一种进步,刻意强调上下楼点评,随机出现的文章可能不是自己能读懂或是感兴趣的,或是循着这个规则只会克制一些战友的想法。
于我,写作是成长,是对自我的一种激励,点评他人的文章亦如此。通过阅读、点评其他战友的文章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就像我们写读书笔记或是一部电影的观后感。有时候光想光看是不够的,只有写下来可能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对某一事物只是一知半解,说不定还会文思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
那些说007写作水平低、点评不合理、自己拉人头搞00X的才是矫情做作之人。没有针对谁,其实开始我对007的写作水平也有质疑,感觉走偏了方向,邀请好友时竟然问我是不是误入传销组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夫子的话总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个人品牌,我想了解你的人给你的标签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可以旁加修改、完善。而当你进入一个陌生的群体,你可以给自己贴上标签,久而久之,大家认可,我想你便有了自己的品牌。这个问题我没有深究过,在007的这段时间,写作上听到最多的是婉约派、美的文字。很欣慰,感谢阅读、点评我的文章,感恩~
被拉进过各种群,写作、演讲、线下分享等,开始是好奇,上百条信息都一一爬楼去看,慢慢的,知道大家在说什么,便设置了消息免打扰。对自己有帮助的、感兴趣的,没有时间也要挤出时间,对自己没太多帮助、又不感兴趣的,何必凑热闹、浪费时间和精力~~
3. 写作,贵在坚持
未付诸笔下的总是欠缺的,对于业余写作者来说,前期数量第一,质量第二。“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其实每次作业雨都不想提交新近的文章,总感觉它们像树上未成熟的果子,还需要接受更多的阳光、水分,又像一件未完成的艺术作品,有待打磨。
很多时候想逼自己一下,每天写点什么,哪怕只有几句话。
不写,什么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能写多少;下笔,许会文思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拾!作为编辑,不想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只有写,并坚持下去,有一天,才会有别人为自己量身而做的专属嫁衣!
4.拨的云开见月明
阳春三月,百花齐放,美好的一天开始了,走在上班的路上,发条朋友圈“阳关真好,花儿在微笑”,此情此景最能代表我此刻的心情,请问覃老大,这有何不可?
看多了金庸,读不懂张爱玲;看惯了古龙,识不清潘柳黛。何况金庸与古龙、张爱玲与潘柳黛,在一些人看来本就傻傻分不清。
性格驱使,喜欢写散文,难免被人说成“矫情”,担心自己成为覃老大口中的“文艺矫情”。但如果就是矫情了,只要有人看有人说好,我想那也不是不无用处的。所谓“众口难调”,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建良兄第一时间为我解惑,覃老大解释“纯属误会,并非此意”,此处应有图片证据,可惜被手机自动清理了……
班长也为我解惑,至此,终于拨的云开见月明~~
最后,想借用自己最初的质疑组一段文字:
我本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007的万丈光芒下尽情绽放、尽管怒放,待到万花烂漫时,成为最开心的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