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上一次我们说到州吁弑君篡位,当了卫国的君王,怎么接着就出现了个卫废公呢?这“废”字听上去怎么也跟好武爱斗的州吁没关系吧?哈,这里先留一个谜一样的问题让你猜一会儿,我们继续说州吁。
州吁的王位来路不正,必然要受到老百姓的反对,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有人说,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放低姿态;有人说你得在外交上下功夫,多联络大国搞好关系,让他们来支持你;还有人说你应该对小国家施以恩惠,获得他们的支持......
方法很多种,貌似不管通过哪种努力,都可以改变目前这种被动局面。可惜,州吁不是这样有耐心和城府的人。
一开始我们就说过,他是一个崇尚武力的人,依靠武力获得了父王的欢心,又依靠武力交了那么多好朋友,最后还是依靠武力谋反成功当了国君。那么现在你让他弃武从文搞政治,似乎有点难度。
所以他还是想要依靠武力解决问题,认为转嫁国内矛盾、解决国际舆论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动战争,打几个胜仗那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而且用打仗来解决国际问题,前边的郑国都已经给做出了榜样了呀,只要武力强,打仗厉害,谁敢对你说个不字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虽然州吁出生时间太早,没学过“二战”这段历史,不过他崇尚武力这招还真有用。
用打仗来转移老百姓的注意力,用民族仇恨来转嫁矛盾,这种“愚民政策+军国主义思想”在历史上屡试不爽。后来的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国家,无一不是利用民族仇恨来转嫁国内矛盾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无一不是利用民族仇恨来骗取老百姓对自己支持的。
而且人们很健忘,时间久了老百姓们就会真的把弑君的恶行给忘了,然而欺骗百姓的,必将被百姓所抛弃。
先说这么多国家,卫国又不算怎么强大,那用什么理由来打仗、去打谁呢?
这时候州吁动脑子计划了一下,最后决定要攻打郑国。
郑国这会儿正是国力强盛的时候,郑庄公正在骚扰周王室,一会儿去割人家的麦子,一会去割人家稻子的,正嚣张着,不好对付呀!
那州吁怎么想的呢?他有个特别充分的理由。
还记得前边咱们讲的州吁游历郑国时候的事吧,他结识了心仪的偶像叔段,两人惺惺相惜,成了好朋友。也正是因为受到了叔段的款待和鼓励,他才沉下心准备切切实实要当国君。可是三年前,自己的大偶像叔段却被郑庄公打败赶到了共地,最后是死是活都不清楚,而叔段的儿子就逃在卫国,你说这个仇能不报吗?
说到这里啊,我们不得不说一说中国“义气”说。俗话说,江湖上混,就靠一个义字。也正是因为讲义气,所以往往能够招来一大帮狐朋狗友,搞不好还真能成就一番事业。就说刘邦是个无赖,结果居然成功了,靠的就是这个“义”字;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假皇叔,居然也成了一国之君,靠的也是个“桃园三结义”中的“义”;还有黑宋江文不成武不就,还能做梁山好汉的头领,最终葬送梁山兄弟,靠的也是个一“义”字啊!
那这个“义”到底是个啥意思呢?这样说吧,一群朋友就是小团伙,讲义气就是不讲道理,只讲战队伍的小团伙主义。一句话说出来不看对不对,要先看是谁说的,看看是不是自己一个团伙的人,如果是自己队伍的,那就讲义气,我支持你;如果不是自己一个团伙的,那也讲义气,我代表兄弟弄死你。
所以,讲义气的时间一久,中国人就形成了动不动就站队伍的文化习惯。然后习惯了窝里斗,习惯了不讲理,习惯了不分是非,拉帮结派,呃,不是说讲义气不好,而是讲义气需要警惕清楚副作用。
州吁也讲义气,所以就决定要去为叔段报仇,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攻打郑国的理由。
可是郑国很强大呀,以卫国现在的实力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人家对抗,那怎么办呢?得找助手啊,找谁呢?
他又开始寻找目标,然后呢就找到了宋国。
还记得我们前边说过,宋国的公子冯吧,他跟州吁和叔段三个是很好的朋友啊,而宋国国政的状况州吁也很清楚,稍加利用就能水到渠成啊。
这里我们再插播一下宋工的情况。当时宋穆公,也就是公子冯的父亲想要做个明君,死后把国君的位子还给自己的兄弟那一支,所以把公子冯送到郑国去当人质去了。而他死了之后呢,也真把王位让给了公子冯的堂哥公子与夷。
公子与夷就是宋殇公,也是个挺悲催的国君,他在位一共才10年,结果就发动了11场战争,而且大多数是失败的。
宋殇公朝中有两个大臣我们得说一说,哈,都是有故事的人啊。一个呢是大司马孔父嘉,一个是太宰华督。
华督是宋国的王室贵族,是宋殇公的叔叔,他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非常漂亮,然后就把孔父嘉给杀了,把他美丽的妻子给霸占了。因为妻子美貌丈夫丧命,虽然在后世看来“冲冠一怒为红颜”是常事,但发生在同朝为官的同事身上,这也算比较稀罕的一件事儿了。
孔父嘉明显是实力不行啊,所以他的后人就逃到了邻国鲁国,经历了五世之后,生下了一个千古伟人,这个千古伟人的知名度极高,和老子,佛祖,耶稣可以并列,在世界上也绝对有影响力,他就是孔子,所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可他却出生在鲁国。
宋殇公见自己的大司马被杀就发怒了,怎么也要制裁一下罪魁祸首给大家一个交代吧,可这个华督实在厉害啊,他一看大事不好,就干脆顺便连宋殇公一起杀了。可见这个宋国也是乌七八糟的一团乱麻。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看州吁是如何说服宋国发兵的。这时候宋殇公刚刚继位一年,怎么说服他,州吁就替他就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理由,我们看《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录的州吁给宋殇公的信:
冯在郑,必为乱,可与我伐之。
这意思很明白呀,说你看你的王位呢,是公子冯的爸爸给你的,虽然现在你是国君,可是公子冯还没有死呀,他好好的呆在郑国,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出来造你的反呀,所以这是个很大的潜在危险。
正因为清楚地知道宋国高层的复杂的关系,所以州吁才不惜出卖自己的好友,鼓动宋殇公以讨伐公子冯的名义出兵伐郑。
州吁自己呢,就开始联络陈、蔡一起,组成了一个四国联军。
再说这宋殇公也是个没脑子的家伙,他看了信之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然后这支联军就以宋国为首,浩浩荡荡开往郑国,准备攻打郑国。
很搞笑的是这场仗没有打起来。为啥呢?原因是双方面的。在郑国方面,郑庄公这个时候正忙着膈应、恶心、骚扰周王室呢,他的军队去洛阳附近割周天子的稻子还没回来,所以顾不上这四个小国的联军。
这个联军方面呢,他们也都各自清楚郑国的厉害,知道自己的威力有点菜鸟,心里没底,所以到了郑国东门,把东门围了五天就退兵了。
不过虽然这仗没打起来,但仇恨却结下了。傻乎乎的宋殇公还高高兴兴当了一回四小国联军的首领,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替罪羊。
郑国要报仇,主要目标当然是四国的首领了,所以第二年郑庄公缓过劲儿来就立刻把宋国狠狠的揍了一顿。而且宋庄公的脾气大家还不了解呀,揍一次都不解气,只要赶上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接着把宋国揍一顿,或者是随便找个由头,又把宋国揍一顿,五六年之后,郑庄公打着“以王命讨不庭”的旗号去搞侵略战争,第一个打击的对象还是宋国,额,感觉宋殇公真的好痛啊!
悲催的宋殇公我们就说到这,接着说州吁。这样的结果是州吁没有想到的,他本来是想里利用战争的形式来转嫁国内矛盾的,结果却无功而返,灰头土脸就回来了。
这样一来,转嫁的目的没有成功,反倒增大了国内的矛盾,卫国老百姓就不干了,他们不仅埋怨州吁杀了国君,而且埋怨他穷兵黩武,四处打仗,害得百姓民不聊生。
所以《击鼓》这首记录州吁发动不义战争,表达老百姓严重不满的诗就产生了。
击鼓其镗(tāng),踊跃用兵。土国城漕(cáo),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yuán)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有两个地方要解释一下,一个是第二句“从孙子中,平陈与宋”,《诗集传》认为此种子仲,是字,孙子仲是当时卫国的大将;平陈与宋说的就是联络陈国和宋国,准备去攻打郑国的事,平就是联络的意思。
但是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平是平叛的意思,但平定宋国和陈国就变成了另外一件事,成了卫穆公时期的一场战争。因为关于孙子仲这个人物没有其他的记载,所以,似乎这两个解释都差不多能通,也就无法确定哪个是对哪个是错。这里我们遵从《诗集传》的观点,认为反映的是州吁时期四小国联军伐郑的历史。
另外一句就是非常有名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很多人把这一句单独拿出来,理解为表忠心,表爱情的句子。
但是表爱情的话,这个“说”就不太好理解了,于是有人断章取义的把说解释为“悦”,认为是个通假字,那么这句话就成了:虽然生死离别,但是我也很开心,我要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这样单独看起来貌似不错,还挺感人的,但是放在全诗中,这样的理解就显得很突兀。
那么这句话的原文应该是“执子之手,与子成说:生死契阔,与子偕老”,生死契阔,与子偕老是说的内容,这是表达夫妻离别的时候,拉着手泪汪汪的作离别叮嘱: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但是我希望无论生死离别,都能和你在一起慢慢变老。
这一解释就会通顺多了,虽然也有表达爱情的含义,但是放在整首诗中,更多的是通过小夫妻离别时的悲伤情感来表达战争的残酷,类似于杜甫写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解释通了了这两个地方,这首诗就很好理解了。大意就是在描写征战时离别的场面,老百姓埋怨州吁穷兵窦武害的大家无法安居乐业。
老百姓不满意,州吁也很苦恼呀,谁不想做个好国君呀,可是我该怎么办呀?州吁不爱学习爱动武,这时候身边没有人才呀,铁哥们石厚跟他一样,也出不了什么主意办法,所以面对治理国家这种需要高智商的事情,他们就完全没了招数。
由此也能看出来,文明的发展必然是智慧代替武力的,虽然武力长时期内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个趋势是很显然的,大家最后都得依靠智慧和理性解决问题,简单粗暴的方式一定会被淘汰。
不过州吁发愁的时候看着石厚突然眼前一亮,石厚你老爹是牛逼人物啊,现在咱们没招了,干嘛不咨询下你老爹怎么办呢?
石厚一想,觉得这主意也不错,自己早已经今非昔比了,国君是自己的铁哥们,他自然比当年的老爹还要受宠风光了,他觉得自己给家里争光了,想要在老爹面前炫一炫,所以听了州吁的建议去找已经拒绝上朝,在家休养的老爹。
可惜他老爹石碏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在石碏的心中啊,州吁你再厉害,武力再强,你也是个莽夫,也是篡位的乱臣贼子,你这样的人当了国君,必然导致国家的衰亡。
所以石碏根本就没有把衣着光鲜亮丽的儿子当一回事。
这石厚一见父亲还是这副倔脾气,自己的成就打动不了他,就只好变了口气,说明来意。
石碏一听,这敢情好啊,你找到我这儿来了,那你这乱臣贼子的好日子就该到头了!所以他没有拒绝州吁的咨询,还仔细为州吁分析了局面和利害关系,并且出了一个主意。
他说你看你现在这样得不到大家的认可,问题的原因就是你弑君自立为国君,这个不合法。不过要是得到周天子的承认了,那谁还能有话说呢?所以关键是,你得去朝见一下周天子,取得册封,这样的国君地位就安稳了。而周平王去年刚驾崩,他的孙子周桓王刚刚继位,也正是需要诸侯支持的时候,你去讨封,他一定答应。
州吁一听,哎呀,可不是吗?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这辛辛苦苦打来打去,可不就为了一个合法性吗?嗯,如果让周天子直接承认,那我这个国君的合法性就没有半点问题了,看来呀,找石碏真的找对了。
但是问题又来了,你一个不合法的国君,周天子根本连见都不会见,你怎么获得册封?
石碏就接着出主意,他说这还不简单吗,你找一个跟咱们关系好,又能在天子面前说得上话的国君,请他代为引荐,帮你疏通关系不就结了。
然后他接着就提出了陈国,说你看陈国是咱们的邻国,跟咱们卫国呢关系一直不错,而且陈国的国君陈桓公人又好,古道热肠的,还是天下闻名的美男子,连周天子都专程喊来看看长得啥样子。他现在在天子面前势头正旺,你让他帮忙引荐一定没有问题。
这么一说让州吁茅塞顿开,他这时候感觉简直要爱死这个老家伙了,石碏心里却想,哼哼,我也“爱死”你了。
大家看到这里有没有想到是哪里不对呢?
回想一下咱们前文所写的细节,陈国跟卫国关系是不错,把两个小公主厉妫和戴妫嫁给了州吁的父亲为庄公对吧,小妹妹戴妫生下了两个孩子,大的就是公子完,小的名叫公子晋还有印象吧?
公子完不就是州吁刚刚杀掉的同父异母的哥哥,抢了其王位的卫桓公吗?所以真论起亲戚来,现在的陈国国君陈桓公,正是已经死去的卫桓公的亲舅舅呀。
而且卫桓公的母亲戴妫为了避免遭到州吁的迫害,已经回到了娘家陈国,还在伺机报仇雪恨呢。这样作为舅舅的陈桓公,能不知道外甥被害的事儿吗?
现在倒好,你一个杀人凶手却跑去找仇主给你通融,代为引荐,你说你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勇气和自信呀?说来说去,这还是只有武力没有脑子的悲哀呀!
话说石碏给出了这么个主意,看着州吁已经很听话的去了陈国,就赶紧派人送了一封信给陈桓公。《左传》中记载这封信是这样说的:
卫国褊(biǎn)小,老夫年迈,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意思就是说,卫国是个小国家,我现在年纪也大了,做不了什么事儿了,就是州吁和石厚这两个家伙把我们的国君,您的外甥给杀了,请求你想办法把他们收拾掉吧。
陈桓公一看,嘿,这还鸟得,正愁着怎么收拾州吁报仇呢,这就傻乎乎送上门了,那必须得抓起来呀。
然后陈桓公又通知了卫国,我把这两个乱臣贼子给抓住了,你们看怎么处置吧。
接下来这一年的9月份,卫国的右丞相就来到了陈国,代表卫国把州吁给杀了。
注至于州吁的小跟班石厚,石碏派管家獳((nòu))羊肩(再次为古人的名字咬牙)到了陈国,把他执行了家法----杀了。
石碏为了道义把自己的亲儿子给杀了,这件事在历史上极其有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义灭亲”的典故。
算起来,州吁前前后后才当了不到一年的国君,仅仅在公元前719年活跃了大半年就被杀了,临死的时候也才29岁,也是令人唏嘘啊!你说你当初要是不谋反,安安稳稳当你的公子哥多好,再退一步讲,既然你造反谋叛,那也聪明点儿吧,谋逆还没有脑子,这么快自取灭亡,能怪谁呢?
所以想干坏事啊,你得有干坏事的资本也得有脑子。突然想起我们现在喜欢列思维导图和关系图之类的,这都是提醒我们说话做事之前要三思啊,连基本关系你都没有弄清楚就贸然出击,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或许是觉得州吁死的有点蠢,他死后得了一个谥号----卫废公。哈,是不是这个谥号跟州吁前期的形象不怎么符合呢?不过后来就很贴切了吧。
由于卫国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上,有好几个被叫做废公的,所以一般人们就称州吁为卫前废公。嘿,这也是能让人记住了不是?
经过州吁之乱,卫国陷入了一片无序的状态。本来卫桓公当国君,虽然不会很出色吧,但是不至于一塌糊涂。但是被州吁这么一捣乱,选谁当国君呢?合适的人没有了,石碏只好把卫庄公和戴妫生的小儿子,卫桓公的三弟,公子晋从邢国接回来了。
公元前718年,公子晋被迎回卫国,莫名其妙登上大宝之位,是为卫宣公。这卫宣公呀,可也不是个善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