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清华、北大两所高校自主招生入选名单陆续出炉,20余省份公示了关于两校三大类自招选拔计划的名单。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省份表现“强势”,北京共有690人次获得两校自招的降分认定,人数最多。
对于北京获得北大、清华两校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人最多,有部分舆论认为,这既对其他省市的考生不公平,也对北京没有获得降分优惠的学生不公平,这意味着靠“裸考”进北大、清华更难。这其实是对自主招生的双重误解,不利于我国高校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北京、上海等地入围北大清华等校的自主招生名额多,是因为在这些省市,北大清华的招生名额更多通过自主招生进行,而大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是为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并非是舆论理解的给学生进行“降分优惠”。我国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推进招考分离,落实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在大学进行自主招生时,社会舆论要关注自主招生的公平问题,但不能不了解自主招生的实质就扣不公平的帽子,这会阻碍高校推进自主招生改革。
对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第一重误解是,北大清华给北京学生更多自招降分优惠,这会让其他省市学生进北大更难。实际情况是,北大和清华是在各省的招生名额中进行自主招生,这并不会挤占其他省的招生计划。我国部分高校目前进行的自主招生,被称为5%自主招生,所谓5%的自主招生,是拿出总招生计划的5%,面向全国,招收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这部分是由各省考生竞争的,没有具体名额分配,但这部分名额有限,如果总招生计划3000人,自主招生的计划只有5%约150人。北大和清华的自招名额远超过总招生计划的5%,是因为北大清华在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希望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录取学生。即这些省市的学生进北大有两条途径,一是自主招生,二是统一招生,自主招生的名额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还有一部分人以自主招生资格学生数来推算北大清华在京招生数,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一名学生可同时获得多校自主招生资格,再在填报志愿时选择。
除北大清华外,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校在新高考改革中,加大力度在浙江、上海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即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中学综合素养进行综合评价、录取。在上海,通过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方式进复旦和上海交大的学生,已占到两校在上海总招生名额的90%。在浙江,北大清华也加入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浙江省内已有50所高校9000个招生名额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而之所以推进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因为用单一的分数评价学生,导致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唯分数论、应试导向。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才能促进中学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创新创造能力培养。
但是,我国社会舆论,包括不少学生、家长对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理解,都是“降分优惠”,这是对自主招生的第二重误解。自主招生是根据学生的统一高考成绩、学科特长、创新潜能、中学学业水平、大学面试考察来评价、录取学生,是在考试分数之外,引入其他的评价指标。出现把多元评价,理解为降分优惠的问题,是因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终获得的是一定的降分录取优惠。这是目前自主招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所在,导致有的学生和家长还是以功利的态度对待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比如,去买论文、专利,以获得自主招生机会,对于这种弄虚作假行为,教育部已经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大自主招生审查力度,把弄虚作假的行为视为高考作弊处理。而要消除社会舆论和学生、家长“自主招生是降分优惠”的误解,需要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
我国当前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是和统一高考相嫁接的。通过高校认定、测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只是获得一定的录取优惠(达到重点线即可录取或者低于本校在当地的高考录取分数10~60分的录取优惠),所有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将填报志愿,最终只能拿到一所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很自然地会让大家把参加自主招生理解为获得降分优惠,进而也令没有获得降分优惠的学生产生不公平感,质疑自主招生是不是有潜规则、猫腻。
我国内地高校有必要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和部分国外大学利用我国高考成绩,进行自主招生的方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可同时申请多所学校,大学独立进行评价、录取,一名考生可以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这样的自主招生,既充分落实学校自主招权,又扩大学生选择权,按照这一模式,就不会存在自主招生是降分的认识。我国香港地区的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都采取这种方式,但没有舆论说是降分录取。这种自主招生方式,先可在部分省市实施,如果运作成熟,就完全可以推向全国,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基础之上的大学自主招生,届时大学招生将不再实行分省计划录取,学生参加高考也无户籍限制,而是自由高考,大学结合考生的统一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以及特长、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等全面考察学生进行录取。这是更高层次、更大程度的高考公平。
对于这样的招生模式,舆论自然又会质疑不公平,怀疑会堵死农村学生、寒门子弟的升学路。其实不然,首先,统一测试会保障基本公平,这样的招生不是不要统一考试,而是继续统一考试,只是转变统一测试的功能,比如北大提出660分(总分750)以上可以申请北大,没有达到660分就不能申请,而660的分数要求保障基本公平。其次,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会让大学重视质量和声誉,因为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大学,因此,大学会感受到很大的竞争压力,不像现在,即便一名学生可获得多校自主招生资格,但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大学还是没有被选择的压力。在世界一流大学,为树立学校招生的公信力,大学都有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进行招生,不受学校行政干预,这也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部分,我国当前正在推进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不能担心高校可能出自主招生问题而拒绝改革,而应该推进学校办学制度改革,以深入推进自主招生。
最为重要的是,实行统一考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将不再实行分省按计划录取,彻底解决高考按户籍报考、录取的积弊。而且,在自主招生中,大学其实有更灵活的机制,来给贫困生、农村学生更多机会,包括设立专项计划,以及把地区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纳入学生评价。这种评价也非对农村生、贫困生降分,而是对其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一名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能取得和城市学生差不多的学业成绩,已足以说明其优秀,而不像现在的按单一分数标准录取,只看最终成绩,这貌似公平,但却对教育起点低、教育质量差的地区的学生不公平。说到底,目前录取制度下的公平,只是脆弱的公平,只有全面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才能既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又扩大高考公平。这需要全社会对此有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