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年都过,年年都不同,但求年年有余。
一直都觉得:妈在!家在!爸在!家兴!
有妈的春节才叫过年!自从与父母离别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患有严重的“节日恐惧症”,尤其害怕过年。
有人说时间是一副治疗记忆最好的疗药,儿子外出学习以后,渐渐开始对过年有了期盼。节前儿子留言:无论如何,我都要回去陪你过年,于是开始期待节日的到来。
一、年夜饭
长兄如父,长姐如母,一直都十分感谢两家的老大,像老母鸡一样将我们护在羽翼之下,每年春节都为在哪里过年成为哥哥姐姐们的牵绊,于我而言,过年就是两顿饭:年夜饭和初一早上的饭,非常的有仪式感。
姐姐家的年夜饭越来越像爸爸妈妈的年夜饭,爸爸妈妈的厨艺只有姐姐传承了“衣钵”~全多大:品种全、样式多、份量大。
姐姐家的年夜饭吃的不是饭,而是一个家的味道,一个有父母味道的团圆饭。看着落了三层的满桌佳肴,我们异口同声:大姐做饭越来越像老爸了!因为人多,每年春节老爸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大姐也是如此,因为带着孙子,年前每天抽空就开始采购,还常常打电话捎带着给我们采购,现在的姐姐完全是老爸的翻版,买起东西做起饭菜一点也不亚于老爸的“阔手”,即使吃不完也不会少一样。
姐姐家的年夜饭在我们的坚持下,由两桌拼成一桌,大家都不愿分开坐,面对丰盛的晚宴,回味着老爸的“咸鱼淡肉”,姐姐的糟肉,绝对是蜀乡妈妈的真传,年糕、河蚌、海虾,油焖大虾,清真鲈鱼,……各种海鲜的味道绝对是江南老爸的味道。“大姐做的太多了,根本吃不完”“大姐,肚子都饱饱的,没有空间了”“大姐,今晚吃不完,你们明天就天天吃剩饭了”,“大姐,饺子不包了,羊肉汤不盛了,根本吃不下了”,“大姐,以后少做点,姐夫,你也不管管大姐,做的太多了……”在我们的“抱怨”中开启了年夜饭的序幕。
晚餐还没有开始,远在异地的哥哥一家迫不及待的开启了视频,今年哥嫂去了侄女工作的地州,看着哥哥一人自斟自饮,没人陪着喝酒,对于嗜酒的哥哥多少有点落寞,看着我们这边的满桌佳肴和“酒友”,多少有点羡慕,新添的“家丁”小毛豆成为大家的稀罕。
一直以来都十分感谢老爸老妈的远见卓识,养育了三男三女,每次家宴,三个女婿三个儿子都是极好的“酒搭子”,酒量一个好过一个,无醉不欢似乎是最好的写照。随着岁月的流驶,深刻的感觉到年岁不饶人,姐夫也开始有了醉酒的记录,每次家宴不喝醉似乎就没有结束的理由,只要没有喝醉,姊妹们似乎就没有分开结束的理由,每次都是以送醉酒的妹夫结束家宴。看着高高大大的外甥和儿子搀扶着妹夫,真是感叹:岁月真是催人老,疆三代都长的顶天立地,疆四代也都可以打酱油了。
在小辈们的诱导下,姐姐姐夫学会了发红包,抢红包,孔夫子也在弟弟的引导下,发出了第一个红包,发的开心,抢的热闹,为晚宴添彩,为喝酒助兴。
二、春晚
不知不觉,春晚已经走过35年的岁月,每年收看春晚成了每个家庭聚会“大餐”,从开始的期盼到一次次的失望,大家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高,导演也绞尽脑汁,每年烩上一锅大菜,等着大家的评判。
于我而言,35年的春晚,没有一个夜晚是完整的看过节目,也没有记住任何一年的春晚节目,电视对我来说可有可无。在我看来,年夜饭就是一家人的团圆,就是在外忙碌了一年赶回家围在一起吃饭聊天,对过去一个总结,吃完饭开始陪着老爸打麻将一齐守岁,对未来开始期许和展望,春晚只是年夜饭上的一道菜,春晚的节目绝对没有吃饭重要,所以好不好无关紧要,看不看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年夜饭的菜太多。
夜晚回家的路上,老公问我:今年的春晚有什么内容?我没怎么看,连一句话都没听清。一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全国十几亿人,三观,境遇……太多太多的不同,一个导演要烹饪出人人都喜欢的节目,难度有点大,众口难调,喜好不一,每个人都是出于自己的喜好来评判节目的出彩好坏,难免带有个人色彩。如果每个人都心存美好,就是再平常的日子也是美好的,无论好坏,为春晚的导演们,演员们大大的点个赞。
三、大年初一
也是到了大年二十九,才决定在家过年,很多时候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看着有点失望的儿子,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内疚。
一直觉得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儿子离家以后,觉得养个儿子也不错,虽然这个“硬盘”费用有点贵,一直在不断的烧钱升级换代,内配越来越高,内存越来越丰富,但每次回家,每次都给你的惊喜也是感觉值了。
“哲,明天早点起来,帮着你妈包饺子”
“妈,怎么擀饺子皮?妈怎么包饺子?”
“妈,怎么下饺子?”
“元宵怎么判断煮熟了?”
“妈,为啥煮饺子要点三次凉水?”……十万个为什么啊!上学时好像也没有问过这么多问题?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啥要点三次水饺子就熟了,老辈们都是这样,我也随口一说。
“你刚才说的不对,点凉水的作用是降温,保证饺子里外一个温度……”老公“毫不留情”的打击了我在儿子面前的自信,对于厨艺,我懂得不多,爸妈的拿手好菜,姐姐妹妹都学有所成,有所继承,唯有我没有学会一道菜。公婆精湛的厨艺,我也一无所获。
大年初一早上的厨房,飘着的都是暖暖的空气,大年初一的早饭很有仪式感,儿子先煮好了元宵,给每个人盛了六个,意味着团团圆圆,六六大顺,甜甜美美,随后又开始煮饺子,煮了三锅饺子,竟然没有煮烂一个饺子,就其所因,是面和的好,还是饺子下得水平高?
最有仪式感的两顿饭,就在期许中如约而过,因为期待所以美好。过年最有代表的两顿饭,就在美好中热闹而过,因为团聚所以热闹。
大年初一,用一场乒乓球比赛结束了一天的美好。4:0验证了我近半年的训练,几年前曾经被儿子4:0无情的狠扫,今天儿子一句“我妈进步很快啊,现在厉害了”,告慰了我的坚持。
写于2018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