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读了10本书,大部分是孩子教育相关的。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很多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指向一个方向:顺其自然,按着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发展,尊重孩子。
这个方向怎么那么眼熟?
原来,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啊。可能那个时候父母都忙,对孩子的关注度没现在这么大,即使当时没有尊重孩子这么先进的思想,也不会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去逼着孩子学习,上各种兴趣班,反倒给了我们无比轻松的成长环境。
那个时候,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没那么激烈。重点和非重点区别也没那么大。经常有老师在放学之后给同学们补补课,甚至还留孩子们在家吃饭。也有老师因为孩子调皮,而用教鞭打手掌心。更有因为违反纪律,而罚抄十几遍课文的。
种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现在看起来是多么的不科学,但在这种教学法成长起来的我们,没有谁因为成绩没考好而想不开,在大学之前也几乎没有听说过抑郁这个词,大家傻乎乎乐呵呵地学习升学,一年又一年,无论成绩好坏,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去处。
而现在,人到中年,发现原来成绩好的过得也是普通人的生活,原来成绩差的,努力的,也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不努力的懒的,依然穷困忙碌。
结合自己和同龄人的经历,发现:现在社会上追求的各种名校加持,各种抢跑,完全出自于我们父母自己对于竞争的认识偏差。更是被“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言论所怂恿蛊惑 所致。
人生的起点本就不同,有人志在罗马,而有人已经生在罗马。
但生而为人,如何度过这一生,上帝已经把决定权公正地交到了每个人手上。
所以,与其辛苦陪着孩子抢跑,不如给予孩子宽松自在的环境,让其内心的种子发芽。待其破土,孩子发自内心的力量会告诉他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走,该如何努力。毕竟,国外也有一句口口相传的:EVeryone has his timezone!
愿育儿路上,你我不在焦虑,放轻松,陪伴孩子,给予充分的养分,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