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已经多到学不完。但是那些大牛们一年能读几百本书甚至上千本书。譬如,得到APP里头的李笑来,他那个【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总会聊一些你完全不懂的概念,例如“活在未来”、“专注力>时间>金钱”……
和大咖想必,我们会深思——同样是24小时,为什么差距那么大?他们每天到底拿多少时间读书?
后来,当我带着这个问题不断读书,不断在书中寻找答案,我发现,其实这不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认知效率的问题。
认知效率是什么?
比如你问一个人:空闲时候该干什么?
——不如学学英语吧。
为什么学?
——这个未来总有一天会有用的。
但是就没有什么明天马上有用的吗?
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他根本没想过为什么学、要学什么。
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一句话是——总想着玩,有时间要多读书啊!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学习总没错。
可惜,没有人告诉你: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认知效率可以理解为,你会不会读书,能不能快速内化书中的知识,举一反三,把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获得成效。
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牛人真正的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所以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1. 极其功利的少读书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简单的说—— 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成了一种生存需求,你需要和别人交流、有地方练习以及老外对你的发音口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尝试关掉朋友圈功能1个多月了,你会发现你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我们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 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的认知材料。
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这就是“效率”的体现。我们不需要订阅很多专栏或者报很多课程来获取知识,我们只需要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对我当下有用,能够解决问题的知识。
2. 极其功利的配置资源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 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 。如果把它们比作爬山的话,
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
知识性的是平坡,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
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观点的速度会加快。这里类阅读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阅读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
很多人天天学习,学习力却没有什么上升,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脑力体力下降,于是觉得“年龄大了,脑子不好使了”。其实这是固化思维,实际上是心智提升类书籍读的少的缘故。因为他主要的认知是娱乐性和知识性的——你哪怕读一辈子报纸,也并不会增加学习力。这也是低水平奋斗的表现。
学习其实也是一样,你可以比较功利地阅读——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比如说我自己这个月的阅读方向:
认知性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术,为写书做准备。
提高自身心智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有大段的时间,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深夜,有时候也会跟志同道合的高人讨论书中的问题,加深认知。
知识性阅读: 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性学习。这一块可以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的读;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娱乐性阅读:《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欧文·亚隆、舒国治、各种电影……
娱乐性的学习,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放在累的时候翻几页。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有换脑子的感觉。
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不同时间能读出不同功能来的。比如说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穷爸爸富爸爸》,比如文学中的《红楼梦》。
所以,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地分配资源—— 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3.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最愚蠢的方式,就是直接找一本书打开第一页,然后往下读。
你旅行的时候,会和出车站的第一个人一直聊天,希望能找到这个城市里最有趣好玩的景点吗?显然不会,你可能会看看地图,找到几个地方,然后打车直接过去。
但是我们就经常这样学习,从第一页开始,然后直接开始读,希望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英文版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购书的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带着问题直接切入要读的章节,想系统学习可以从目录开始看。
这样的确会用你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难道不是认知效率提升了?
有人会说——从第一页读,这样不是更有系统吗?
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太可能有框架。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的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
第二,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极其功利的读书、按需分配来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进入,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读点书总没有错,大家都在读”,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
而功利的读书法在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 ,就让你跑赢90%的人。
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3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