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到放假,学校就几乎空了,空间朋友圈里全是在秀回家,这对于我们这种在外地上学,家离的太远的人而言就是一种伤害啊。想回家,火车太费时间,高铁太贵,我们就这样滞留在学校了,想想也是蛮心疼自己的。
每次开学,我们都努力往后拖,能晚一天回学校是一天,看着我们这帮人的动态都是各种表达痛苦和不愿,似乎回学校是件什么可怕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样子,我想那时候家长最头疼的应该就是怎样哄我们乖乖去幼儿园吧。刚开始我也是那样,妈妈把我送到幼儿园,只要她在身边怎样都没事,只要她有要走的迹象,就不得了似的,大哭大闹,“妈妈你不要走”,老师爸妈采用各种办法,哄了,骗了,凶了,最后也只是趁着不注意偷偷溜走。后来早上妈妈再送我去,在我哭闹而不忍离去的时候,老师和她说:“你放心走,你走了,她就好了,表现的可好了,可乖了。”然后妈妈就总能放心地离开。其实这些事我都不记得,妈妈偶尔说起觉得还很骄傲,因为这方面她比其他的家长省心很多。似乎我们从小就对学校有着一种抵抗心理。
后来我问我闺蜜,为什么我们似乎对回学校这件事很是厌恶,她的一句话似乎真相了。她说:因为学校不是家。家总是千百年不变的话题,我们总是对家有无限的眷恋,家门口似乎总有一盏明灯,无论走到那里,我们都知道那个灯亮的地方是我们的归宿,这样我们会有一莫名的安慰和安心。
家里家外的我似乎是两个人,在家总会各种释放天性,家外我们都会有所收敛,小心翼翼。幼儿园老师对我的评价是乖,其实我只是害怕,不在家的我无时无刻不在害怕,父母不在身边的我总是小心做事,小心做人。
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我们会遇见不同的人,我们会有不同的身份,会面对不同的态度,但这些身份都不如做父母的孩子来的自在,这些态度永远不会比父母真诚。
学校终究是学校,它永远无法替代那给我们安全感的存在。我们心中始终眷恋着那个亮灯等我们回去的地方,有光亮的地方才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