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很有收获,因为今天不但解决了昨天了困惑,而且更深刻的感受到,其实教练技术的更多应用其实是在生活中。但是,我们不可能时时都在教练的位置。这几点让我回到了有能量去学习和相信这个技术的状态上,但是悟到这几个点,我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挣扎和思考的过程。
先回到昨天的困惑中,第一个特别大的困惑是教练的四大信念。People are OK;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人们已具备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源;人们有能力做出改变。
这个困惑的解决是换了一种理解方式,其实,这四个信念如果你信,那么你此时就在教练的位置上,如果你不信,那么你就不在教练的位置的,并不是说这四个信念是一个真理或者事实。因为站在教练的位置上是没有自己的期待和想要达成的目标的,所以,应该是完全的同理到被教练的人。这样就可以理解了,比如,People are OK,这个信念并不是说人所有的地方都OK,而是一个人一定有OK的地方,所以即使是犯罪的人,他也有OK的地方;比如,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意义,就要看我们站在哪个角度上去理解,比如杀人犯,他杀人这个行为背后是不是有积极正向的意义呢?其实你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上,可能他也有自己的原因,这个原因中肯定会有在他看来是合理的部分。
第二个就是关于教练是流程的专家而不是内容的专家,其实在这一点上,其实想成为教练,并不是只学教练就行了,而是教练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知识和内容的支撑,才可以做的更好,教练虽然是零建议,但是可以给信息,可以是一个清单教练,给在客户知识欠缺时给出一系列选项,让他自己从中找答案。不要把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扔掉,而是可以用教练的方式更有技术的呈现出来。我们不用时时都在教练的位置上,我们可以做教练型的辅导员、教练型的妻子、教练型的母亲~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教练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也会有实在推动不下去的情况,教练只是会帮助优秀的人更卓越,帮助别人成长和成功。对于自己的学生,子女,我们不能时刻在教练的位置,因为有些时候,他们的心智和能力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最后那个进入死循环的案例。我有一个学生,他非常的聪明,但是大学以后开始玩游戏,大一一个学年挂了八科,父母也很为他着急,但是学生就是没有目标,无动于衷。作为他的辅导员,我特别想让他有所改变,我特别着急。那么,痛苦的是我,我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让自己不着急了,随他去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不符合学生工作的常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的小伙伴请教的老师。对话是这样的:
Q1:你对这个学生的期待是什么?
A1:希望他改变打游戏的习惯,能好好学习。
Q2:做为辅导员,他的改变对你的价值是什么?
A2: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所在啊,我想让他变得更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Q3:做为一个有责任的老师,你希望他有所改变,那么我们这个谈话结束后,你期待能带走什么?
A3:让他改变打游戏的习惯。
Q4:谈完后,你拥有了什么,代表你的价值实现了呢?
(明显到这里问题就进行不下去了,进入了一种死循环的模式)。
接下来,我就感受到了,我的同伴开始主动的配合老师,因为这样继续下去就没有结果了,事实证明,我的感觉是对的,因为结果这些问题后,我从她那儿得到了证实。
Q5:通过你的努力,让他改变了打游戏的习惯,对你的价值是什么?
A5:让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Q6:对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和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你更想探讨哪个问题?
A6:学习成绩的提升。
Q7:你对他学习成绩提升有什么期待?
A7:补考通过,本学期不再挂科。
Q7:这学期,哪些科目对他有挑战?(个人感觉这个问题是一个关注问题的问题,而不是关注目标的问题,好像回到了内容上)
A7:说了三个科目。
Q8:这几科不能挂,作为辅导员,你能做什么?
A8:我已经做了,让学习好的督促他,给他总结等等。
Q9:如果这几科都没有挂,你还想让他做什么?
A9:让他主动去做,而不是被别人要求。
Q:在他主动一些这个方面,你可以做什么?
A:尝试找他的兴趣点,他比较封闭自己,我想更多的带他去人多的地方,改变他现在的状态,我也约他一起吃过饭。。。
Q:在你可控的范围内,你还能做些什么?
A:让他感受到我的关心和期待,让他敞开心扉。
Q:你能用什么方法,让他感受到你的温暖?
A:谈话时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的眼睛中有光。
Q:你的肯定让他眼中有光,如果今天咱们的谈话结束后,让你做一件事,你能做什么,让他从现在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
A:带他看个电影。
Q:我怎么知道你做了?
A:旁边这位是我同事,他可以见证。
对话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从问题3开始,这个教练的对话就已经进入了死循环。从问题7开始,我明显的感受到,我的同伴开始有意识的配合老师,而并没有真正解决她的问题。因为她也认为,如果不这样配合,就不会有结果,最终还是无休止的问到,你还有什么方法,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上来。
其实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变成我的一个困惑,因为这本身可能不太适用于用教练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想解决一个别人的问题。教练的PEC原则中,C就是自己可控,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想改变别人,而别人的改变是我们不可控的,所以就会产生纠结,觉得进入了死循环。
那这个问题是一点儿也不可以用教练的方法了吗?也不是。我们可以在问问题方面做出一点儿改变:原来问题3是,这次咱们的谈话结束是,你拥有了什么代表你的价值实现了呢?其实这个问题如果改成,学生不打游戏好好学习为什么对你那么重要?接下来可以继续问,如果现在你是在他的身体里,你想一下,你会是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个事情怎么看?这样的方式发问,可能会让老师更好的换位思考,同理到学生,从而才更有机会让他想到更有效的方法。
至此,我昨天的困惑就基本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