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我儿时最幸福的记忆,应该就是过年了。直至如今,要说中华传统美德必须传承的话,对我而言,第一应该是春节文化。
特别是成家以后,我嫁给了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虽然老公不信仰,但是婆婆比较着迷,我们常年在外,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都是由她做主。于是我婚姻生活的开始,也是促使我更怀念儿时的过年的开始。为什么呢?因为在婆婆眼里不信仰这些,自然而然,也就没有年味了。人家贴对联、挂灯笼、拜祖先,而我们家似乎没有这些仪式,和我幼时的春节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从那之后,我每年初二恨不得飞奔娘家,因为在我土生土养的地方,有着重重的年味,虽然现在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因为当下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理念愈发淡薄,过年比以前少了一点滋味,但还是很憧憬的,想想农村的年味还是很有意思的。
从小我是一个留守儿童,爸妈一直不在身边,每年春节是我最盼望的时刻,虽然和爸妈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是我们的感情特好,家里的年味也倍重。
此时已经是进入2018年农历最后的一个月了,看着儿时的年味这个主题,思绪一下飘到很多年前了,也将是童年最幸福的记忆!
大扫除
一进入腊月,家里大大小小的全动员起来,老妈将我和弟弟的衣服一股脑的全翻出来洗一遍,家里的被套也全部开始换新的,爸爸将天花、地面、窗户、桌、椅、凳全清扫,能翻新的尽量翻新,由于那时候家里一层楼房,楼顶是预制板,不是装模的,为了防止春节楼顶渗水,爸爸用柏油淋了一层又一层。我和弟弟呢,乐呵呵的跟着爸妈屁颠屁颠的做着小清洁。
赶集
赶集是我们当地的一大特色,我们镇上的赶集是每逢农历三、六、九,进入腊月的每一个赶集日,都是非常的热闹,比平时的城市大节日还要吸引,特别是到农历12月中旬开始的每个赶集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出动置办年货,家里有一些农产品的都会摆在街上,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声声悦耳,像我们离街上近的还好,可以坐巴士去街上,那些比较偏的地方,凌晨5点就开始出发了,都想买买新鲜的、实惠的年货,赶集基本上到中午就冷清一点了,路上的行人提着大包小包的,就算平时再穷再舍不得,过年前的赶集,大家都会奢侈一回,现在回想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很是羡慕,那种年味真的好有感觉。
杀猪宰鱼
接近除夕的边沿,家家户户开始杀猪、鸡、鸭、鹅啊。爸爸负责宰杀,妈妈在旁边负责处理鸡毛、鹅毛,有杀猪的邻居,就更热闹了,旁边围着一群人,张大叔买一对猪脚,王阿姨买一边后腿肉、李大伯要一边排骨。。。。。。现场的人还围着尝尝新鲜猪血,要好的邻居还会送我们家一点猪肉之类的。紧接着家里有放养鱼塘的,春节前也会开始干塘了,只要谁家干塘,一村人都会去凑热闹,在旁边吆喝鱼多大多大,有些小朋友会直接赤脚下去抓小鱼,只要不抓主人家的大鱼,主人是不会说的,会抓点小虾米、贝壳、螺丝、和鲫鱼之类的,回味无穷。
春节当地特色小吃
春节前,伯伯家固定会打糍粑、磨豆腐,这是我们一家传统的习惯,只要爸爸和叔叔在家,这一天就是我们家族年前的团年日,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伯父伯母、表哥表嫂、表弟表妹,都在帮忙打糍粑、烧火的负责烧火、做豆腐的负责磨豆子,其乐融融的,欢歌笑语的。除夕前我们家还会现炒瓜子、花生,都是爸爸在街上买生的,然后我们在灶台上烧柴、爸爸负责炒,妈妈负责尝,寓意也是希望来年红红火火,准备好这些之后,就是开始炸面粉坨坨,用普通话翻译的就是用面粉和鸭蛋合在一起,然后用油炸的,那味道真的香醇。
烟花爆竹
除夕晚上,我们全村人会集中在一个公共的坪地上闲聊、一起烤火,探讨谁家今年要娶媳妇、谁家嫁女儿、谁家的孩子在外面打工、谁家的孩子今年读书又拿奖了。。。。等到将近凌晨的时候,大家各自回家,准备爆竹,等到00:00,全村人都在放爆竹,一家人开始相互祝福,爸爸妈妈给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钱,我们乐呵呵的等着新年的到来,爆竹声一直持续到清晨,一早大家又会开始放爆竹,代表着开门红,寓意也是一片长虹。
穿新衣、大拜年
大年初一,一早我和弟弟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开始拜年了。我们会一家一家的相互窜门去送祝福,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大人喝茶吃零食,小的放小鞭炮。然后我们还会去山上拜祖先,家族都会一起去,这个时候,山上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新的一年,我们也是希望祖先保佑我们平平安安的。
聚会打牌
初三、初四开始走亲戚,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还有我们传统的文化就是字牌文化,大大小小的围在牌桌旁,可起劲了,不是为了在牌桌上争个输赢,而是我们当地的一种节日文化,只要玩的要好的,过节凑在一起,就开始活动了。
可能远远不止上述这些春节传统文化,但已经回味无穷了,怀念啊,怀念儿时的过年,怀念那时候的我们。这么多年过去,无论身处哪里,都会回去过年,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一如既往的将中国文化好好传承。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