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让他们说话
1.有些新手作家常常犯错误,把对话写成一个合乎逻辑的信息交换。如果记录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对话,我们就会发现它实际上非常混乱,我们时常打断自己和对方的对话,而且经常话说一半就不说了。
如果作者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去观察、记录人物所说的话,就能避免对话过于精确的问题。当然,这建立在对人物性格与经历的深入了解之上。
2.安妮·普鲁:在酒吧和咖啡店排队结账的时候,我留心听当地人说话时独特的发音和节奏、生动的表达和枯燥的日常对话。
研究戏剧的对话特别有帮助:它不像电影、电视或小说,可以用动作来表达思想,戏剧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达。
想要写出富有真实性的对话,留意生活中的人们是如何交流的,以及注意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的特点。
3.越了解自己的人物,你就越容易知道他们会说什么、怎么说。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年龄、教育水平、工作经历、他们是否在试图说服别人相信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的种族和价值观,以及很多其他因素。
一个真实的人的思想、行为会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不妨编制一个人物履历表,每次需要塑造出一个新的人物时尝试把履历表填写完成,而后再借助履历表去了解他或她。
4.利用对话彰显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发挥潜台词的作用,说出的话和未说出的话之间、和实际行为的反差更能让人有所深思。例如自己买了一辆车,有人说,“这辆小车多实用啊!我真羡慕那些买车只考虑实用性的人。”看似是恭维,实际却在鄙视这辆车难看。
第十一章 故事交给他们了!
1.雷·布拉德伯:让人物替你做事是创作出好故事的关键。
2.阿伦·格加纳斯:二十余年创作生涯的部分乐趣就是当我坐在这里的时候,我似乎是一个人坐在这里,但事实上,有六十几个人陪着我。他们就是我创作的人物,如果精确点儿说,也是我发现的人物,因为他们在我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他们一直在那儿,等着我倾听。
3.托妮·莫里森:我掌控着他们(人物)。他们都是我精心想象的产物。我感觉自己熟悉他们的一切,甚至包括哪些没有写出来的内容,比如他们怎么梳头发。他们像幽灵一样,只顾自己,只对自己感兴趣。所以你不能让他们让你写书。
故事是由作者来写,还是交给人物来完成,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作家(如1,2)构思出的人物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时如果写作者强迫人物去做某件事情,而人物(在作者的心中)却表现出了抗拒的倾向,那就把故事交给人物,作者负责记录吧。
有的作家(如3)同样精心构思出了自己的人物,但人物的行为仍在掌控之中,这时写故事的任务还要作家扛起。
但不管把故事交给谁,优秀的作家的共同点都是对自己的人物做到细致入微的了解。做不到这一点,人物难免就是一具空壳。
第十二章 背景:在哪里?什么时候?
1.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日期、月份、季节和年份,天气、历史或当前事件的影响,自然环境,以及房间装潢这样的细节。
2.如果可能的话,让读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来感受背景。有时候,也可以通过味觉来感受。
3.几百年前,小说家常常特别详细地描述故事背景,而现在的背景描写则非常简练…现在的挑战是要发现大家不知道的细节,但描写又不能太琐碎。
《巴黎圣母院》、《复活》、《高老头》里面正如摘抄所说的那样,背景描写可谓长篇累牍,当时读起来简直昏昏欲睡。
丰富的影视剧作品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前人难以感受到的视觉体验,提到群山,生活在平原的人们想到了《西风烈》中戈壁滩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说起法院,即使没有打过官司,也会让人回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律师、法官、陪审团的各自神态表现。
因此,如今的背景描写要一语中的,起到对环境描写的画龙点睛般的作用,否则读者会很快因为没有情节与冲突而失去兴趣。
总结:
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要从认识这个人物开始,认识、了解、熟悉人物后再将其用文字展现出来。
有个认识人物的好方法,是在不同的场合问问“他会怎么做?”
其他的关于人物的重要背景包括人物的欲求是什么?ta的地位如何?用什么方式对话?活动的场景是怎样的?
其实也就是在动笔前想清楚who、where、when、why、how。
但当作者对人物已经了解到他们能自行活动时,就把故事的发展交给人物吧。
相关阅读:《创意写作大师课》第二部分 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