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跟一位同事沟通了好几次,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了他意见的“干涉性与侵犯性”,由于过程反复且次数频繁,我也觉察到了自己的“依赖心”。于是自己开始思考,寻求资源和有心依赖是两个不同的作用力,前者帮助成事,后者阻碍独立。当自己在频繁地与别人交流、征求、采纳意见时,要及时察觉自己是否存在“依赖心”,以便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我独立性。
2.晚上“怒火”爆发,因为老公干了一件“蠢事”,很久我都没有发这么大的火了,在这过程中明显觉察到了一种“放纵自己发火”的发泄感,怒火过后很快平静,但是并马上去开始分析或者反思自己,随后抛出两个问题:
是否情绪发泄都需要反思?
是否存在仅仅作为“压力释放”用途的情绪暴露?
从今天的体验中我认为存在这样的释放,以致于怒火过后可以很快平静,所以这样的发泄不意味着我需要反思。
3.昨天跟老板建议了一本书,晚上他买的时候我没看清楚就跟他确认了版本,结果导致他买错了三本。下午重新确认了版本,老板也重新自己买了,还把买错的书送给了我一本,算是翻篇儿了。但是从下午到晚上,觉察到了至少三次自我内疚感,试着反问自己:
如果买错书的人不是老板而是相对“平等”的同事或朋友,我是否会反复内疚?我很大可能不会反复内疚。
老板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牵涉工作,会评判我的工作能力,我担心他会觉得我不够仔细。
抛开事情已经翻篇的事实,你觉得怎么认定自己与老板的关系会减少内疚感?我们是平等关系,我们可以成为朋友,我们可以礼尚往来、允许人情亏欠。
接下来怎样做?不再内疚,朋友之间可以容忍吃亏。我把他当做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