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百年》第四章节讲的是人才是未来。管理理论之母玛丽帕克福列特曾说,“很多人告诉我应该做什么事,为什么该去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让我想去做一件事”,而在这一章节中就讲述了挖掘人的潜力。
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期间,也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与经济相关的问题。在这个时间段,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捐款探索现实中的工作情——今天在工厂里工人怎样工作,人们在工作中最关心什么,怎样才能激励工人。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人的士气和生产力。科学管理为何不能对生产力和人的行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是当时困惑很多企业的问题。从理论上来看,科学管理的逻辑精密而有力,无可辩驳,可是在实践中引入大规模生产和科学管理技术,反倒会降低工人的士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时候管理学思想引入进来,开始关注人的问题,这不是出于人道考虑,而是受到绝望的驱使,是市场的需要。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霍森对于焊工架线工人的小群体的研究。在这个研究中,霍森发现人总要在和自己的同伴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强烈的愿望,也是人类的特点,组织要想实现成功管理,就必须要理解这种非正式群体的结构和关系。只要企业管理方法还不曾考虑到人类的本性和社会动机,工业发展就摆脱不了罢工和怠工行为。这一研究在管理上是一个极大的突破。
泰勒发现了工作,福特发现了大规模应用的工作,斯隆组织了工作。但是管理者在20世纪初普遍忽视了工作动机,他们只看重生产和组织条件,忽视了管理的人性艺术。在他们眼里工人不过是给工业提供原料的人,不过是生产的工具,人不过时采购的工具,人不过时会行走的机器。
到了玛丽帕克福列特这里,研究有了巨大的飞跃。福列特思想中最关键一条,即人是所有商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所有其他活动的中心。她认为心理问题,伦理问题和经济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对冲突的处理的三个方法----压制、妥协和整合,她认为只有整合,即发现真正的冲突,接着把双方的需求分解开来,又彼此糅合到一起,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式。她的理论相较美奥和霍森研究有了巨大的飞跃,尤其体现在没有参与就没有责任。福列特还认为管理培训是可以培养管理技能的,她也是是早期这一观点的积极倡导者和实施者。
在20世纪30年经济大萧条的大环境下,企业中人的问题带来了冲击。人,才是未来。这个时候罗斯福的新政起到了关键的促进作用。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时期并使美国快速崛起,超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人,才是未来。管理要想做好,要从人开始。
.co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