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在刘润老师那里听到他说“271”原则,可见刘润老师对这个原则可以说是非常地了解,也非常地情有独钟。
“217”原则是很多大企业都在用的一套员工绩效考核原则,比如阿里巴巴,微软都在用,它的发明者是米国的通用公司韦尔奇。最近我在看韦尔奇的《赢》,韦尔奇就有专门一个章节是讲企业必须要用“271”区别考评制度的。韦尔奇在推广这一套制度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多的阻力,很多国家的企业都认为无法推广“271”,比如我们的公办企业。
271制度把员工分成了三个档次:
[if !supportLists]1、[endif]超出期望的优秀员工,占全体员工的20%,这一部分企业要大力奖赏他们。
[if !supportLists]2、[endif]符合期望的普通员工,占全体员工的70%,这一部分的员工要大力培养他们,并且发现其中有潜力的人,把他们培养成那20%的人。
[if !supportLists]3、[endif]低于期望的最差员工,占整体的10%,这一部分的员工必须要无情地淘汰。
特别是对10%的员工,韦尔奇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说为什么需要淘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被淘汰的10%往往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也就是说,这10%很有可能就是那群上错了车的人,把他们淘汰是一件对企业和被淘汰者来说都是双赢的事情。
不欧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刘润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无论是韦尔奇还是微软,都已经放弃了271原则了,因为271原则有一个很大的漏洞。
确实,韦尔奇也知道271的漏洞,比如,当一个企业没有足够的坦诚精神的时候,很有可能20%是那些溜须拍马的人,70%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人,10%是那些正直,敢于说真话的人,也就是刘澜老师常说的那种“爱唱反调”的人,所以,如果是这样的企业实行271制度的话,会加速让企业被淘汰。
我觉得这也是韦尔奇的一厢情愿,因为这样的企业本来就很难实行271,哪怕是这种负面版本的271,更是不可能实行起来的。
刘润老师提到的不能实行“271”原则的原因是因为现在大公司也很难找到足够优秀的员工了,所以,他们不可能肆无忌惮地大规模招人,然后大规模去裁人,而是要尽可能地留住人,并且让每个人都能胜任他们的岗位的要求。
这样听起来好像271原则已经过时了,那么我们是不是依然还是要来学习271原则呢?
事实上企业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很多时候它不是靠一个制度就能管理成功的,而是要很多管理制度的综合,这就跟领导力的修炼一样,它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系,同时也是事与事之间关系的管理,我们也可以说是因果的管理。
比如说,前两天我听到了一个343原则,企业30%的高利润产品,40的常规利润产品,30%的特价产品,这个制度好不好呢?有的企业可以运用得很多,大部分企业无法运用,比如,有的企业高利润的产品可能5%都做不到,但是特价的产品可能会占据公司70%的销售额,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营利能力非常差,但是企业又想要活下去,不愿意放弃,改变现状又非常难,怎么办呢?
格鲁夫告诉我们,企业经营的关键,实际上是资源的分配问题,所以,无论是271原则,还是343原则,说白了还是企业的资源分配问题。只是一个人关于人的资源,一个是关于企业产品的资源分配,不过到最终,依然还是和人有关。
这些原则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抓关键少数”,20%是关键少数,10%也是关键少数,30%还是关键少数,抓对了关键少数,就能够对企业的这个整体起到非常好的一个激发,带动作用,而要是没有抓住关键,没有把更多更重要的资源用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就会出现韦尔奇说的那种错误的“271”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