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这个时代,家庭没有房产积累的普通人,还有机会吗?
今年在网络上,有几个词特别响,“房价”,“限购”、“控制人口”
啥意思呢,阶级先分层再固化呗,不是啥新鲜事儿。
房子意味太多东西,它可能影响你的婚姻质量,在大城市,房子将决定你孩子的教育质量,一些好的资源你可能不会眼红,因为没机会,真正拥有的人已经聚在一块儿玩儿了,只不过会离你离的远远的,对一些无房年轻人来说,房子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
郑渊洁早年为了存下小读者的信,2000的均价在北京买了10套房,现在就算什么都不干,也饿不死,这就是历史机遇,无法复制。财经大V吴晓波说:90后不要做房产投资了,红利已过。
但谁又能告诉我们,新的红利是什么?
2、
要我看,我们年轻人现在好的很,至少不坏。
可能你三本毕业,在北上广干了一两年,拿着7、8000的薪水,还一脸愁容。
但你可知道,你的薪水已超过父辈很多人一辈子的薪水上限?
尤其那些稍微会折腾的朋友,奋斗个10来年,赚个百八十万,根本不是天文数字,如果你的家庭不富裕,等于你就这样轻轻松松超过了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这就是现实,资源正大量向年轻人倾斜。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
经济实力的强势崛起,导致话语权的急速下放,许多年轻人说话,不用再看父母的眼色了。想象力被彻底释放,再进一步提高财富积累的速度,这是生产力的福音。
如果还不明白,去看看日本人的薪资结构就懂了。
3、
很多人告诉我,只要“能力”高,就能挣大钱,这个说法有问题。
首先,如何定义【能力】?工作出色就是能力?富士康的员工每天14小时,兢兢业业,每天指标如期完成,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够的吧?他又能拿多少?
把【能力】窄化为【业务能力】,是人的眼界在作怪,我们常听人说,Ta挣得多,因为他会【拉关系】,那个人只会【跳槽】,典型的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事都是人做的,拉关系如果能让事情做的更顺畅,没有什么问题。跳槽是调整职业发展的纠偏术,除频繁跳槽外,以目前互联网的发展,3-5年换一次工作,再正常不过。
(在我看来,会拉关系,说明social能力强,跳槽跳的漂亮,说明自身定位准,机遇握的住,等等的等等,这些怎么不是【能力】了。)
真正能挣钱的,是趋势,是供需关系。
一个供小需大的行业,只要来了,薪水就低不了,原因无他,缺人啊。如行业供小需小,但你判断未来的趋势是高速增长,那你的薪水就能随行业一起成长。
选一个好赛道躺着,比跟着人群“努力奔跑”重要太多。
哪些是好赛道?从目前看,互联网、金融、影视,个人都比较看好。
4、
如果让我预测一个赛道,未来能和如今的房价升值对标,毫无疑问,就是“自品牌”。
作为某个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早些年没有网络,你再吆喝也没用,谁认识你啊,所有信息都是散的。
现在不同了,一篇优质文案投向流量口,和你价值观相似的人纷纷向你聚合,社群运营、写书卖视频、付费咨询,整个生态都依附在你身上。
从获客、运营再到变现,整个流程越来越高效,需要的人却越来越少,势能从机构组织转向个人,已是共识。
培养自品牌的人,就是先看到了未来。
自品牌是个很大的概念,我也只是个入门者,无权畅谈,但我能确定,要想做好自品牌,一项核心技能少绝对不了的,那就是:写作。
写作是一项“元技能”。
一个字一个字的录入,经过不断敲打与删改,思维能力就会慢慢提高,文章也会越写越快。
(其实这个号我也定了个小目标,不管写什么,每天千字,这算是和自己较个小劲吧,我不是故作低调的人,等我坚持写超过30天,会让我的好朋友们看见。)
由于知识付费的风口已起,我们获得各项知识的成本已大幅降低,就拿写作来说,中国最优秀的特稿写作者之一,北大中文系的何瑫老师,在知乎开的写作系列Live,也不到200元。
真是个伟大的时代。
文化人谈赚钱,一点不丢人,不仅要赚,而且要多赚。 我希望,未来也能开辟自己的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