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logo
创作你的创作
免费下载
《师父教运隆读经典》
180 运隆廖承宝 简书作者
2018.02.01 23:00 打开App
师父原文:
<曾国藩的读经窍诀>对于经典,熟读强识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个口诀尤其适用于经典的学习。学后世的书,我们不用读百遍,有时一遍就行了,而对经典,非读百遍不行,尤其是像《伤寒论》这样的典籍。有些人读经一两次就想过关。一两次没有感悟,就以为经典没什么,丢在一旁了。这哪是读经典呢?这是把茶当饮料喝了。你把巴赫的曲子当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有关读经,我以为曾国藩的经验很值得借鉴,他在道光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耐”字诀,可谓深得读经三昧。当然,对于曾氏的这个诀我们也可以灵活地看,不一定这句不通,就不读下句。读经不止一个学期的事,读经是一辈子的事。经要放在案头,更要常置心头。经典是一辈子的必修课,你要想真正学好中医,学好经典就必须做这样的打算。对经典要“信受奉行”,这样才能受益。这是读经典的态度,很重要。
运隆结合自身的理解:
一、关键词:“信受奉行”。
“信受奉行”出自《仁王经·末》:“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信受奉行,由信始,至行终。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对于古代经典,很多人信,但却未受,很多人受却未奉,很多人奉,却未行。真正做到“信受奉行”之人,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想要对经典学以致用,就必须要“信受奉行”。
“信受奉行”,首先是“信”。如果我们连信都不信,后面的受奉行就没有了什么意义。所以读经典,首先要发自内心的相信经典。要知道经典是经历时间,经历众多大智者筛选出来的。我们万万不可以用自己浅陋的学识轻易去否认古者的智慧。如果我们对经典本身就持一个怀疑态度,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经典,那么我们就失去了细细品读经典的机会,从而与之错过。
“信受奉行”,其次是“受”。相信之后,才会与之接触。只有接触,才会开始接受。 “受”,是指记住,接受,并且持有。很多时候我们听到了至理名言。当时觉得有道理,听明白了。但常常是听过就忘记了。这是什么么呢?因为在我们的内心中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并接受它。所以,像师父说的一样,经要放在案头,经常诵读。先背,再慢慢融通。如《大智论》云:“ 信力故受,念力故持。既受且持,则无忘失。”
“ 信受奉行”,再者是“奉”。奉,就是发自内心的虔诚,礼拜。有古言:“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的言行、习性是很难改变的。想要改变就需要足够大的精神和意念。当经典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足以让我们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礼拜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真正的改变自己的言行。
“ 信受奉行”,最终目的是“行”。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信,就是为了行。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信。“信受”有点像知行合一的“知”,“奉行”有点像知行合一的“行”,二者相辅相成,融合为一。
信,就是拿到一本经典。受,就是常常诵读并且理解它。奉,就是把它放在心里面。行,就是身体力行的去做。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2
暂无评论 写评论
智慧如你,不想发表一点想法咩~
简书作者
180
运隆廖承宝
写了 5789 字,获得了 12 个喜欢
关注
作者个人主页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下载简书App
你也可以写文章赚赞赏
Slogan footer logo
创作你的创作,
接受世界的赞赏
退出 | 打开App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