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他和爱人吵架的一段经历,让我想起了秋文心理的徐秋秋老师提到“情绪洋葱”的理论,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加工,提出了"情绪鸡蛋"理论。
## 常见情境
在生活有没有遇到或听过这样的情境:
- 夫妻因小事争吵,妻子非常生气,丈夫认为毫无必要?
- 孩子大吵大闹发脾气,父母看着窝火气不顺?
- 上年纪的父母发脾气,作为子女不理解?
## 理论价值
亲密关系中,有时会有比较强烈的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产生强烈情绪的通常是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例如上述情境中的妻子、孩子、年迈父母。
在此,我们将产生情绪的人称为“情绪发射者”;承受情绪冲击的个体称为“情绪接收者”。
情绪发射者(如妻子)参照该理论,如果能够自我觉察,发现自己内在的需求,就能够逐渐平静,进而发现自己的资源与力量。
情绪接收者(如丈夫)参照该理论,如果能够提高觉察能力,发现对方的需求,也能够更好地链接彼此,促进关系紧密。
## 理论阐释:
第一层,蛋壳层:
这层的情绪主要是”硬“情绪,例如愤怒、鄙视等情绪,其中以愤怒最为常见。这类情绪是较为原始的情绪,是个体最直接的情绪反应。例如,妻子面对丈夫的不理解自己,通常而言是发脾气,表达愤怒。感受一下语言表达:“你不理解我,这让我我很生气。”
其实,这一层的“硬”情绪通常被发射者作为一种保护,就像蛋壳保护鸡蛋一样,愤怒这类硬情绪保护内部的情感。例如,一种保护“面子”的手段。
第二层:壳膜层:该层的情绪是“软”情绪,例如失望、委屈等。
上面例子中的妻子,对于丈夫所表达的愤怒,往深层探索一下其实是自己的委屈和伤心。有的人在生气的时候可能不发火,只是表现委屈、失望等,也是表露到这一层。感受一下这一层的语言表达:“我之所以感到愤怒,是因为我很伤心和委屈。”
以上这两层,从总体而言,也还是在相对表层的情绪,多数人吵架、冷战中所涉及都在这一层面。
第三层:蛋白层:”被爱的需求“。这一层的关键是表达和理解。这一层就像蛋白,是供给营养的。
感受一下妻子在这一层的语言表达:“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感到委屈,感到委屈是因为我觉得你是最爱我的人,你应该能够理解我。我的委屈是因为需要你的爱而没有感受到。” 丈夫如果能够觉察到妻子被爱的需求,那自然也会激发爱的行动。
第四层:蛋黄层:“去爱,被看见”。
这是整个情绪鸡蛋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上一层中妻子表达到了爱的需求,感受一下这一层的语言表达:“我需要你的爱,是因为我也爱你。可能我的一些爱的行动没能让你看见,那让我们一起彼此相爱,做的更好,好吗?”
情绪就像一个鸡蛋,如果不加分析,只是这么扔向对方,最大的可能是摔的稀碎。如果能够逐层探索,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营养”甚至“生长”的力量,就能够找到资源和力量。
对情绪鸡蛋的分析,发射者和接收者都有责任,例如,接收者如果能够意识到发射者的脆弱,那就可能不会同样用自己的“硬壳”去应对,这样也能够避免撞碎“鸡蛋”。
但是,最后一层的“去爱”,是需要发射者行动。
## 总结一下:
“情绪鸡蛋”的适用条件:情侣、夫妻、亲子等亲密关系中。
总体结构: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可以划分为四个层级,外面是坚硬的愤怒等情绪,往里是柔弱的委屈、伤心,再往里是“被爱”的需求,最内层是“去爱”的需求。最外层是原始的情绪,越往里,越平静,越有力量感。
各层的关键:表达。
## 问题:
情绪分四层,你在哪一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