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就是不能乱逛,逛得多了就会乱花钱。这不,刚在网上逛了一小会儿,就逛没了两百块。怀着为200块扫墓的心情,阅读了产品的第一篇文章,看完之后大呼过瘾,接着一口气看完了一周内所有的内容。
今天订阅的这个产品名字叫熊逸书院,是得到APP新发行的一个专栏,专栏作家熊逸是《春秋大义》的作者,当代思想隐士,水平必然爆表。
他的语言流畅而逻辑清晰,将几部书里的内容揉到一起,对一个问题进行了精炼而系统的剖析。当然,有的地方还是得反复看几遍才能理解,真为我的智商捉急。在看完第一篇文章之后,就给我的女友发了过去,告诉她说,这就是我期望达到的境界。下面分享一些读完之后的心得。
1. 知识需要融通
《春秋》中有句话:“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从字面上看就是:晋国的赵盾杀了他的国君夷皋。孔圣人把赵盾弑君记录下来,必然有深刻的意义,那么他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弑君是不正确的,有失大义的么?如果是一个暴君,也不能杀么?为了理解《春秋》的意思,还需要从另一本书——《左传》里面获得补充。实际上,直接杀死夷皋的人并不是赵盾,而是他的同宗亲戚赵穿。然而当时的史官董狐,记载的却是“赵盾弑其君”。估计他的理由是这样的:1.赵盾是国家总理,弑君发生的时候他在国内,所以应对此事负责;2.赵盾回来之后没有追究凶手,说明他心里支持这样的做法;所以弑君的人是他。孔子显然认可这样的做法,所以就有了上述记载。
由上我们可以得到,如果只啃一本书,即使啃碎了,也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有时需要借助其他的扩展性书籍,才能获得更准确的认识。
2.儒家推崇的礼在历史上的作用
当周朝统一天下时,面对的首要难题就是,偌大国土,该如何统治。当时的方法是化大为小,把一国进行划分,由自家亲戚分别统治,实行分封建国,即“封建”。分封是一种逐级向下的金字塔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家庭关系是政治关系的本质。从管理角度看,也将是逐级的,所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相当微弱。社会秩序的维持,只能靠所有人的共同自觉。如果有不自觉的人没有及时得到惩治,就会有很多人模仿,即“礼崩乐坏”。这种公共自觉性的维持,就需要借助复杂的礼仪来实现。所以,礼是周时宗法制度下,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础。
3.组织化的威力
小区业主同物业间的纠纷,往往不了了之,原因在于,物业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而业主们是一盘散沙。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究其原因,也正是组织性的差异。《未来简史》中也提出,能把成千上万的人组织到一起,是人类超越其他生物,成为地球主宰的重要原因。然而,我们想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已经十分困难。因为即使是在同一电梯里上下的人,相互之间都极其陌生。
4.孔子的仁爱
孔子生活的年代,宗法制度逐渐变淡,各种亲戚关系在一代代传承中逐渐疏远。所以孔子期望通过“复礼”,回到周朝时期那种温情状态中。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所谓的仁爱,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博爱,而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的爱,而且是一种等差之爱,即不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应即根据关系亲疏远近调节爱的程度。
看到上面提到的,都是已经古老到发霉的书籍,估计很多人都会怀疑看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什么价值呢?我认为,虽然时代变了,但是变化的都是物质,人的变化并不是很大。即使是性这么一个我们认为十分新鲜的东西,在古代也有很多时期是开放的,怎么能说它只是在新时代下才被人接受的呢?另外,很多东西不管被人们怎么改变说法,其核心是不变的。比如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讨,儒家后来所说的仁爱和现在的宽容及礼遇是基本一致的。
当然,如果不想看这样的内容,也就不用在乎这样的东西到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毕竟当代就有很多书供你消化。重要的不是自己读了什么,而是自己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