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开始阅读这本书,没有直接跳到创造过程、写作等感觉对当前工作用处比较大的章节开始阅读,而是老老实实从第一部分“思考”开始读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因为最近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后发现并深深地相信了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最有用的东西往往是那些最简单、朴素,经常被我们所忽略的东西。回到这本书,虽然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的是创造和写作能力,但归根到底起关键性决定作用的是我们的思考方式,没有好的思考方式和习惯,再多的写作技巧与练习某种意义上也许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思考是什么?书中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思考是有助于阐述或解决问题、制定决策、满足或了解欲望的一切心理活动;思考是探求答案,获取意义。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应该想明白一件事情,即思考是要对解决问题有帮助的,而仅仅拥有对事实的认知并不能保证问题能够成功解决,所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确实是好事,但还算不上思考。从另一角度来讲,对事实的认知是对既有的东西的了解,而思考是要探求全新的、未知的东西,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也许让我们不是那么舒服的事实:认知能力强不等于思考能力强,思考能力也不一定会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而同步增强。这也就告诉我们,提高认知能力和提高思考能力是不同的两件事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被我们区别对待。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掉入这样的陷阱——疯狂且大量地阅读各类书籍和文章,知道了一些也许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姑且不论这些东西是否是真正的事实),然后就幻觉似地认为自己的思考能力比别人强。但其实你可能不仅思考能力不行,而且连认知能力都成问题。
书中说,神经生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都发现,人的心理活动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产生阶段和判断阶段,在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时候两个阶段互为补充。善于思考则要求掌握适用于各阶段的所有方法和在两个阶段来回转移的技巧。在产生阶段,由于该阶段与创造性思维关系密切,所以优秀的思考者善于运用各种能让自己产生各种创造的技巧,而且他们在选择某个角度之前往往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考虑多种不同的研究途径,在做出判断前产生多种想法。另外,他们更愿意理性地冒险,敢做敢为,考虑不同寻常的想法,以及运用想象力。相比而言,拙劣的思考者往往从有限的角度(常常只从一个单一狭窄的角度)看待问题,采用他们想到的第一个研究途径,对每个想法立刻做出判断,并满足于区区几个想法。另外,他们在思考时过于谨小慎微,不知不觉就让自己的想法变成普遍、熟悉和可以预想到的那类想法。在判断阶段,由于这个阶段与批判性思考的关系密切,所以优秀的思考者会验证自己最初的印象,做出重要区分,依据证据而非自己的感觉得出结论。他们明白自己的局限性和倾向性,会仔细检查自己思考的逻辑性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找出缺点和新问题,预测负面反应,而且通常会改进自己的想法。相比而言,拙劣的思考者过快且不加批判地做出判断,忽视必要的证据,任由自己的感觉得出结论。拙劣的思考者无视自己的局限性和倾向性,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忽视其思考中可能的缺陷。
对照这个标准,回过头再看我在本文开头的第一句话,不难发现当时的思考缺陷,因为我凭感觉得出了结论,而我自己的实践也证明,这种靠感觉得出的结论靠谱程度真的不高。再仔细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其实是在产生和判断阶段犯了拙劣的思考者的问题,但我们却并不知道真正的症结所在,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认知或者相关技巧的提升上。我以为当前很多人迫切应该做的事情其实应该是对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过程进行思考,看看是不是存在拙劣思考者的问题,如果有,那我们理应把一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和习惯上,而不仅仅只关注于认知和各类技巧。至于如何培养好的思考方式和习惯,我将会在下一篇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中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