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十几年前,健身卡的费用是不便宜的,据笔者一位资深健身朋友透露,2000年左右一张上海稍有档次的品牌健身房的年卡费用在5,000块左右,考虑当时的购买力平价(当时弄堂门口一碗大排面大概5块钱,现在差不多20块钱),可想而知价格之贵。可见当时的健身真的是少部分有钱人玩的东西。发展到今天,正如大家所见,价格非但没涨,反而往下降了好多。究其原因,大概如下:
1、大众消费的崛起:2014年,我国有八个省份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健身健康的消费需求开始爆发,人们在实现温饱之后,必然开始关注健康和身材。健身行业从早期的精英消费走入了大众消费阶段。
2、健身房的激烈竞争:健身行业目前没有任何行业准入门槛,按照中国人的尿性,应该是会一窝蜂上,在最短时间内把行业做死,然后恢复两年再来一遍轮回。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到,2011-2013年,中国健身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关停数量较多,导致行业整体处于停滞发展状态。而近两年来由于市场氛围愈加成熟,在时尚明星、互联网的推动下,行业需求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同样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也处于井喷之势。笔者家附近1公里范围内在1年内涌现了近10家健身场所。激烈的竞争某种程度上远超了需求的增长,从而导致超低价健身年卡的诞生。新一轮的洗牌会不会马上又要来临呢?
3、健身房商业模式:除了激烈的竞争外,长期限超低价年卡的出现也反映了健身房的特有经营模式。怎么讲呢?这里面有几层含义。其一,为什么是3000块40个月,能否每月付75块钱来健身呢?你可以去问问销售,绝对的回答是不可能的。这里其实就是健身房的预付费经营模式。我们经常讲健身房是现金流的生意,从长期运营的利润表来看,以目前市场上的健身房年卡计算,大家可能都很难赚钱,但是没关系啊,我有很好很稳定的预收款现金流啊。即便是亏损,那也是以后运营的问题,当下我的现金流就是好。
健身房会通过新店--预售--再开新店--再预售,不断利用预售的资金开新店滚起来。这里面问题就来了,如果每家新店都能做起来,这个模式简直完美,无成本的快速复制。但是,如果当中新店没做起来或者老店运营留的资金不够,就很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健身房的选择是:关门跑路。留下一堆尚未兑现的会员权益。
预售:健身房的预售是经营模式至关重要的一环。一般任何一家健身房都会做新店预售,预售的目标是把开店成本全部赚回来,通常会以较优惠的价格作为吸引。
其二,健身房之所以敢叫卖如此便宜的健身卡,也是认准了人性的弱点:懒惰。通常一家健身房的活跃客户比例不超过10%,也就是大量的客户买了卡后是不去的(不信你问问身边的朋友,差不多就是这个比例)。所以,低价超卖年卡就成了一笔绝好的买卖,没有任何运营成本,等于大家排队送钱。其实对于那些无法坚持,办了卡不去健身的朋友而言,健身卡是超贵的,如果40个月你只去了3次(别笑,身边朋友比比皆是),那就是1000块/次,和五星级酒店一晚价格差不多了。
超卖:指出售超过其最大理论产能的行为。在航空、健身等业态中较为常见,航空公司因为经常会有乘客调换航班时间,导致航班座位空置,所以通常会超卖一定比例的机票。健身房因为会员懒惰不来,而超卖会员卡。
其三,日趋激励的竞争环境导致健身房获客越来越难,传统的路边派单时间久了,人们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效果自然越来越差。那么超低价的年卡也不失为一种新的获客方式。我刚才讲过,年卡收入已经无法让健身房盈利了,而私教收入在未来会慢慢成为健身房营收主力。用低价年卡吸引客流,然后在客流里挖掘私教客户,这会是健身房的主要盈利模式。这个时候,把客户越长时间留在店里,能够销售的时间也就越长,所以健身房一定倾向卖长期低价卡。
这样看来,此举不可谓不高明。但是笔者总觉得里面有些地方错了。对,好像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客户体验。讲了那么多商业模式,获客盈利,但是最基本的,客户体验在哪里?目前商业健身房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客户体验出发。先上张图:
这个是某品牌健身连锁晚上高峰时间门口排队的客人。据说是刚做了一波信用卡送4个月免费健身的活动,所以客流一下子扑出来了。这样的体验想必会挤出很多高品质的客户吧。
如今已经不再是唯价格论的时代了,特别对于健身的高品质客户而言,客户体验度和性价比才是决定他们是否愿意买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