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欣赏】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读我品】
这篇《散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已经超过十年了。
起初,我对这篇文章并不感冒。感觉太平淡了,甚至有些大白话的感觉。
我还纳闷:这样一篇文章怎么会被选入语文教材,还多年来稳稳占据着一席之地?有很多文章无论在语言艺术还是思想深度上,都远远超过这篇文章。实在匪夷所思。
前后读了很多遍之后,渐渐喜欢上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呢?
这篇文章的美,就像生活中一些女性,初看时貌不惊人,相处的时间越久,才越来越感觉到她的美,那是一种持久耐品的美。
《散步》的美,平淡中透着深情,朴素中带着韵味,读起来像嚼一块豆干,越嚼越香。
画面美
文章的背景是南方的初春的田野,举目所见有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金黄灿烂的油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是多么富有生机的一幅初春美景图!让人想到可以形容生命美好的一切词语:清新明媚、生机勃发、春意盎然……用多少词来形容都不为过。
生命如此美好!
情感美
在这幅美丽的初春图景里,比风景更美的是亲情之美。
一家四口人,有慈爱的老母亲,孝顺的儿子,温柔的妻子,娇憨的小儿。每个人都为家人着想,每个人都在默默付出。
儿子为着母亲的健康劝她多走走,母亲体恤儿子的孝心接受儿子的建议。母与子之间的相互关爱那么自然,毫不矫揉造作。
最有趣的是发生的“分歧”。
我的儿子想走有趣的小路,我的母亲想走平坦的大路,我为母亲着想决定走大路,而母亲因为疼爱孙儿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和谐的家庭,即使有一点分歧也不会变成冲突。因为爱,可以融化一切分歧和差异。这家人处理分歧的方式,虽然各不相同,却殊途同归,都是为他人着想,让家庭更和美。
母慈子孝,夫妻情深,祖孙融洽,父子和谐,哪怕有一点分歧,也都被爱融化了。
这家人,妻子孝顺老人,体谅丈夫,疼爱孩子,无论丈夫怎么决定,总会支持他,当丈夫背起老人,妻子就背起儿子,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这种感情就像水,水波不兴,平静而深沉,看似平淡却处处流露着深情。
这种感情让我想起电视剧《父母爱情》。
这部电视剧初看时也不觉得有什么看头,但是越看越耐看,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平平淡淡的琐碎生活。爱情像涓涓细流,流淌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里。
《散步》的情感就是这种涓涓细流一样的美,尽管只是和家人之间一次简单的散步,却能让我们感觉到亲人间的脉脉深情。
语言美
《散步》中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繁复的句式,简简单单,朴朴素素。初读觉得过于平淡,一旦读起来却格外朗朗上口,音韵和谐,节奏分明。
这是因为文章中多是对偶的短句子,比如: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句式整齐,两两对称,所以读起来格外朗朗上口。
这是一篇很适合练习朗读的篇目,文章中没有生僻字,节奏分明。为了适合文章的温馨的氛围,我选择了《雨的印记》作为朗读配乐。
舒缓的旋律和文章氛围十分搭配,听起来让人感觉宁静而温馨。
诵读,让生活更美好!
喜欢诵读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诵读连载【桂子经典诵读】
202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