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呆子,书中提到希腊人给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一种特别的称呼,这也可以运用在任何年纪、好读书却读不懂的人身上。他们就叫“半瓶醋。”
为了写作能更随心所欲的输出,我决定先有足够的阅读输入,以避免写作中卡顿的常态。连续读了几本书之后,我连一篇读后感都写不出来,甚至读到一半已经不记得本书前面的情节,我可能看了个寂寞。像我这样只追求数量和书本表面的内容,应该连书呆子都算不上吧。
阅读目标分为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为获得资讯而读,可以是一种消遣,了解大概,不必做深入研究,一目十行,用单纯的记忆暂时保留这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本书上留下一个“到此一游”的字样,即使这些东西最终会随着时间的长河消失殆尽,当别人提起时还是会自豪的说一句:这本书我读过了。内容是什么反而没那么重要。
为求得理解而读在于先理解吸收,从中获得启发再思考。一边阅读的同时一边头脑运作斟酌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写。这又与学生上课有些雷同,学生成绩的差异在于自身对书本和老师所讲内容的吸收运用。有不听课的(不看书的),只听课不思考的(专注于书表面的内容),还有听了老师的讲解消化后灵活运用的。其中谁的收获最大,答案显而易见。
这也是真正的阅读者与书呆子(半瓶醋)之间的差异。如果只运用自身的记忆力,那除了表面的讯息之外,我们一无所获,并没有被启发,阅读也失去了原本想要提升的意义。一个人的阅读必须观察与记忆相结合,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实现从模糊概念到清楚理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