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还有一周就到,可我的先生两周多前就已在考虑给孩子送什么礼物。当他将在京东购物的清截图给我的时候,我一愣,随即感叹道:“真大方啊”。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将获得超级飞侠的全套玩具。
我没有反对,但昨天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简单地说了一句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当我觉得因为工作或是怠惰疏忽了孩子时,就会想办法弥补,而能想到的最简单办法,就是讨他们欢心。讨欢心最简单的做法就是买他们最近想要的玩具。”感受说出来,并不会立即引起共鸣。
家里早就在不知不觉间,多了很多闲置的玩具。
其实,我觉得先生就有因愧疚而送礼物的心理表现。
先生平时在家喜欢玩手机、打游戏、看书,而这些爱好他都是需要独自一个人在家消遣、娱乐才能有的。于是,在家的固定时间被他的爱好占了后,留给孩子的所剩无几。在家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吃完晚饭,他觉得自己工作累了一天,该放松一下。一屁股坐在电脑桌前,开着音乐,浏览网页。不一会,传出激烈的打斗音。
有时吸引孩子过去观战,问东问西。“爸爸,那个人是不是叫紫绫?那个怎么跳下去了?爸爸,为什么他又活了呀?爸爸,……,爸爸,……?”起初,还能耐心回答一两个问题,可在走神之间,他已游戏闯关失败。这时,火来了。“你能不能到别处去玩?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呀?”有时孩子在旁边看得不过瘾,也想尝试,伸手就按了一个键,“啪!”一巴掌来了,孩子哭了。他也气急败坏,数落孩子动手动脚的。我听到孩子哭了,也很生气,本来就对他一回家跟大爷似的作风看不惯。于是,开始了口水战。
事后,也有反思。先生,自然知道自己玩游戏肯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当孩子自然地破坏了他想独自玩乐的心境时,他没有当一个父亲的风范,竟然失控地遣责孩子的不是。其实,晚饭后的时间,一直都是孩子们自由玩乐的时间,而且主要场所就是在这个放有电脑的卧室。我也这么认为:要说,他打游戏倒是一次次干扰了孩子们的玩乐。不陪孩子玩就算了,却在一旁吸引孩子后又置之不理,真的让我看了也很伤心。感觉他也是个孩子,回到家只顾自己玩。
后来的每个节日,他或者我都会惦记着给孩子们买礼物。六一,国庆节,双十一,元旦,春节,真是逢节必买。
轮滑,国家地图拼插,书,积木等玩具,现在有的散落在角落,有的冷落在一旁,落满灰尘,还有的打开包装后就不见了零件。挑选,付款,送货到家,简单的动作似乎主完成了对孩子的亏欠。事实上,不可能弥补失去的陪伴。
轮滑,初学的时候,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和扶持,孩子才敢慢慢站起,学着滑。起初的两次,先生倒是耐心满满,自己先学习教育视频,然后一边扶着孩子,一边教。俨然一个模范父亲样,我则在一旁欣赏助威,那画面回想起来,也挺美。仅仅两次,就作罢。其他玩具,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搁置着,散落着。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下班后,自己也想玩自己的,多清静一会儿是一会儿,做父母的责任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时间久了,孩子对那些需要依靠父母引导的玩具再也不感兴趣了,反倒对电视这类自己操控容易的东东兴致盎然。每天都记得看,看得茶饭不思,起初,我们会感觉,好轻松哦,都可以自己玩自己的。
可时间会告诉我们,“好轻松”会带来好多“好累!”,而且真的好累,累的还是心!
接孩子时,老师会说:“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是搞一些怪声音和动作,引起大家注意。是不是她平时在家,受到了忽略?”我条件反射般地回答:“没有啊,我们都挺关注孩子的!”老师无语了,我也不接话了,带着孩子就走了。扪心自问,忽略孩子的时间还少吗?那些冷落在角落的玩具都在以满身的灰尘在向我们控诉。
某一天,孩子遇到问题或者摔疼了哭泣时,孩子最先想到的帮忙或安慰之人不是爸爸或者不是我,那一刻,才会意识到,在孩子心中,经常陪伴在身边的人才是最值得依赖的人。失落,油然而生。
面壁思过:别谈什么高质量的陪伴,连基本的陪伴时间都得不到保证,不曾给予,何来质量。别谈什么弥补,更别用不断地买礼物讨孩子一时欢心。孩子最欢心的,就是在每天能有父母陪着一起玩,一起笑,一起闹。
六一快到了,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可以不花钱,只需挪出时间,挪出身心,全程陪着孩子玩闹,或是让孩子跟着你一起完成一件事就是最好的礼物。
真的,在一起,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