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鸾英
最近高晓松创作的一首歌曲中的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风靡了各大网站。而与此同时,杨澜写了一本书《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似乎回应了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身旁的爱人。
杨澜,很多人眼中的女神,我也不例外。第一次听说她的名字还是在大一的时候,记得当时老师问最喜欢的名人是谁,很多人都说的是影视明星,只有一个女孩大声的说:杨澜!从此我就开始看她的访谈录,看她写的书。知性、优雅、才华,是她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
杨澜写过三本书,每一本我都看过。从封面上看。《一问一世界》手拿话筒,简洁白色,精干而专业,突出了杨澜作为专业的严肃的传媒人;《幸福要回答》,蓝色露肩礼服,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专注,体现了内容上的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而《世界很大,幸好有你》的封面,一眼望去就是她的微笑,迷人而甜蜜,拿近细看,她的眼角有一丝皱纹,是岁月走过的痕迹,所以在书的开篇就写到:“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吴征,纪念结婚20年一起看世界的日子”,所以封面的微笑和皱纹就有迹可寻了。
看完全书,就像蒋昌建先生说的,献给丈夫吴征的书,本以为可以看作是在先生面前的一种不带半点娇羞的炫耀,但是他错了。所以,在看书的过程中,丈夫吴征出现的次数不多,看不到这是一种献给彼此陪伴20年的那个人。但是细想就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为在阳光集团下的很多事情都是两人合作而完成的。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要有一个女人,一位成功女人的身后何尝不需要一个男人呢?这种关系可能就像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在《幸福要回答》这本书中,杨澜这样写两性关系:评价一种关系的品质,要看关系中的两个人是否因为在一起而成为更好的自己。美好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滋养相互成全。而在这本书中,她引用了马克·吐温的话:爱情快速奔跑,婚姻慢慢生长。爱情可以在一瞬间发生,而婚姻的维持却不是一瞬间就可以天长地老。它需要慢慢的来应对生活中的分歧、争吵、冷战、欢喜、挑战、责任等,一年365天,这些感受确实是生活一日又一日让我们体验的,急不得慢不得。所以杨澜写到:我们本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如果不是因为相爱,就不会也不必在一起……婚姻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没有人是“注定”在一起的……幸福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幸福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学会和痛苦相识、相处,不断的平衡、不断的发展。
如果说前两本书还保留着她访谈时的一贯追求的品质、理性,那这本书则多了很多实际教程,比如采访前的准备、着装的注意事项、肢体语言的解读、人际关系的tips等等。而最贴合我需要的就是在第三章里所写的语言的边界,世界的边界。她说,语言的交流并不神秘,除了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一颗好奇心、同理心。所以她从设置第一问、交谈、化解尴尬、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赞美、玩笑等方面步步为营介绍了交流的方式方法,而我觉得既实用又有高度。身为一直采访高端人士的主持人看到了我们平时交流中所看不到的一些点,而这些点却是直中要害的。
同时,杨澜也全然展开自己身为母亲这一角色,对自己和儿女的相处进行反思。比如女儿的“独立宣言”、强迫儿子学钢琴、儿子外出求学的不舍等等,从书中可以看到,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母亲的本质都是一致的,在孩子面前所犯的错误有时也是如此一致。但是她比普通人更快的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执意要求孩子屈从于自己。就像序中蒋先生写的:一个善于捕捉这个时代的定义者灵魂世界的访问者,绝对也是孩子的心灵捕手。所以她的两个孩子和她亲近,平稳的度过青春期。
在书中,她还写到了女权主义、申办冬奥会、创办lan珠宝、慈善活动等,印象最深的是一段对她的采访。2008年奥运会前夕CNN Talk Asia 问她:“奥运会是不是只于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关?”杨澜的回答是:“民族自豪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中国对世界的态度……全方位地以一种更加真实的姿态面对世界,代表着中国的开放与进步。”所以,我想这就是杨澜重在格局的“物”并且能很好的与之心相印。
如果说这本书必须要有一个遗憾的话,那就是呈现的语言方式。可能已经习惯看她的理性语言,当三四章以一种非理性的语言呈现时,突然有一种“这是她写的吗”的错觉。但是瑕不掩瑜,依然是一本熠熠生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