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直被需要所支配着。
心理学上解释,所谓需要是指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的状态。简单来说需要就是你目前想要什么。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虽然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你或者还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人的需要有很多种,我们先来聊聊这个问题。按照最简单的发展过程来看,需要被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所谓自然需要是机体内部某些生理不平衡所导致的,例如饮食、睡眠、排泄、性欲,这些需要人和动物都具有,满足起来也比较简单。
社会性需要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所获得的一些需要,它受到个体所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交往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虽然不像自然需要一样得不到满足会导致死亡,但是也会引起痛苦、焦虑的情绪,更有甚者,会引发疾病,满足起来也比较困难。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各种需要是有层次之分的,有些需要较为低级,而有些比较高级,一般来说只有当低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为高级的需要。譬如当我们每天都饥肠辘辘,饥寒交迫时是不会考虑寻求社交、获得尊重这类需要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年轻员工每天工作毫无激情,缺乏冲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可能在生活中的其他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例如归属与爱的需要。
当个体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个体会通过一系列方式保护自己。
你有没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心里空落落的,感觉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无法提起激情。这可能就是你的某种需要一直都没有得到满足。我有个女性朋友,二十六七,至今没有谈恋爱,也做过一些努力,但最后都没有成功。她告诉我她觉得一个人挺好,你看看我每天晚上做做瑜伽,看看书,日子过的依旧很好。而我说是她把恋爱的需要进行了否认和转移。一件东西求而不得有些人便开始否定这种事情的积极作用,也将自己的需要进行压抑;而另一些人开始从事其他活动,好让自己显得忙碌,没有余下的时间思考那些问题;还有一些人通过看剧,那些剧情夸张的肥皂剧,男主女主虐虐的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她自己的需要。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但是看到别人幸福的婚礼现场,但是某个音乐响起的一瞬间你还是心头微微一颤,开始伤感,开始感慨。
“你做瑜伽也是为了保持身材,你看书也是为了能够遇到那个喜欢看书的他,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很理智,其实只不过是潜意识在支配着你的行为。”
人有很多种需要,而在特定阶段总有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这种需要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一系列行为便会衍生,影响到你的其他领域当中,影响你的工作、学习、生活等等。所以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会把人分为八个阶段,不同阶段发展的矛盾其实和需要有些弥补可分的关系,例如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18-25岁)需要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
其实个体的很多心理现象都和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情绪,各种不同情绪的产生都是以需要为中介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程度往往影响情绪的激动程度。高中时你每天都在期待着大学生活,所以当你得知取得满意的成绩时手舞足蹈便也不会夸张;购买车票时,有人插队,自己的利益被侵害,维护公平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于是会愤怒,更有甚者,大打出手。
例如人际交往,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一旦个体的某种需要从人际中无法获取,那么关系也就疏远,不论是男女关系,还是朋友关系,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男生在和女生开过几次房之后态度变的冷漠,因为性的需要很容易被取代。而女生所谓的安全感或者依赖感常常与特定的人有关,所以一般很难从感情中走出来。
本能的需要是可以满足的,而且很容易办到。使我们焦躁不安的恰恰是其余的那些需要。只是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需要什么都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