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塔1099曹春梅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与其给别人鱼,不如交给别人捕鱼的方法。这句话引申到教育行业是说,与其传授给学生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授之以渔”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固然会使学生领悟到一些学习方法,但要使学生真正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方法和技巧还是不能够从深层次调动学生亲身参与的主动性,也缺少探究与实践的环节,进而导致缺乏培养学生探究与实践能力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与其授生以渔,不如授生以渔场。教师如果大胆地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把课堂和实践活动当作“渔场”,让学生到“渔场”去“撒网”、去“捕鱼”,我们的课堂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这种课堂设计的思路就是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讲课。这种讲课不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认几个生字词那么简单,而是把一堂完整的上课任务都交给学生来完成。笔者作为一个初级中学的管理者兼语文教师,从2012年起用7年时间做了大量的实践和调查研究,在课堂上推行学生讲课制度。大量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学生更热衷语文学习的探究,更能爱上语文课,上课效率也更高。当然,这种让学生讲课的教学模式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有据可循的。
一 、学生讲课模式的理论依据首先,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模式,即“经验之塔”。“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通过“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使学生记住90%的学习内容。由此,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力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兵教兵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只是,这种知识的扩散力仅仅限于个别学生和部分学生,而让学生在讲台上接受考验的力量远远比小组合作和展示要大得多。
其次,给学生一个多大的舞台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赏识程度。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被关注者、被赏识者。在学生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在学习中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的个性才能得到发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如何教”研究得很多,而对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探究的少之又少,总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不相信学生。事实上,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领悟力强,知识面宽。如果老师能巧妙运用这个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上课气氛就活跃了,上课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此外,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习以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贮存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而让学生讲课,就会激发学生在 “渔场”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求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讲课,做课堂的主人,它更重视教学氛围和意境的营造,更强调师生间的互动,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善于调动学生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这样的课堂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和需要的教育方式。
二、对学生讲课过程的指导措施
1.规范教学过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在上课时要非常严谨,每个环节要处理得非常清晰,每个环节的用时,知识点的设计等都要给学生做好示范。学生初次上课可以模仿老师,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讲课,也可选拨一些成绩优秀、语言表达能力过关、组织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快的学生来担任先行官给大家做好榜样,在这些先行官的带动下,以点带面,逐步全面开展学生讲课模式。如果学生刚开始不能承担整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可以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按照环节分成几部分,分解教学任务,有几个人来共同完成。如一堂语文,可以按照背景介绍、字词积累、作者简介、课文朗读、赏析课文、拓展练习等环节,让不同的学生来完成。
2.课前演练把关。每学期开校,教师要按照教材目录,早作安排,分配好学生的讲课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好讲课准备。学生设计好教学环节和课件后,老师要求讲课学生“说课”,包括对教材理解、上课思路设计、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练习题的准备等。还要将上课过程演练一遍,老师对各个环节进行把关,并给他提出上课意见,纠正知识性的错误,以免上课出现纰漏和差错,影响教学效果。并对学生上课过程中难以解答的问题进行预设,并做好标记,多给学生强调本课的难点,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略微带过。学生讲课很难完全正确地回答问题,针对学生不能完善回答的问题,教师应当发动学生一起研究,一起分析,做到透彻详尽,使师生探讨的答案比资料的参考答案更出色。这样就逐步建立起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起了学生追求真知、勇攀高峰的决心。
3.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当好老师谈何容易?学生当老师难上加难!好多学生因为胆怯,信心不够,怕同学笑话,存有疑虑,不敢上台。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师生可以展开知识竞赛、论辩比赛等活动。教师因为和学生一齐勇敢接受挑战,在调动学生超越教师斗志的同时,又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为学生搞好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竞争参与环境。另一方面,学生好表现的性格特征又是他们想上台的推手,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师可以允许按照学生的创新思路来设计教学,按照自己的方式提问,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行使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给同学考评得分......一系列的“好处”,会使学生争先恐后的要报名参加讲课任务。如果有些学生还是不敢上台,还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好中差结对子,带动全员参与,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4.制定评价制度。对执教“老师”和听课者进行双向评比制度,以此牵制听、讲课者。每上一堂课临下课3分钟,是师生点评时间,学生共同对讲课的“老师”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和优点,以便下次改进,或者提醒其他同学讲课时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并且在大家的讨论下制定相关的评价制度。如上课“老师”讲课一次,个人素质考评加20分,准备不充分,扣2分,讲错一次,扣2分,被学生发现一次失误,扣2分,对学生考评不当,扣2分……并由学生代表集体打分,作为每周评选优秀讲课“老师”的依据,讲课的学生也可以根据听课者的表现打分,以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
三、学生讲课模式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当然,让学生讲课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学生授课速度慢,影响进度,对某些题讲不透彻,还会出现讲授内容不全面、抓不住重难点以及考热点等一系列问题。但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问题都会逐渐得到改进,尤其是学生讲课模式中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会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创新意识加强了。因为按照人人轮换上课的制度,一学期中,每个学生只有1-2次上课机会。为了上好课,学生会使出浑身解数,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他们不断翻新花样,为了准备一堂精彩的课,有些学生通过上微机室查阅资料,设计动画视频课件,请教老师同学,对着手机试讲,或在家请父母当学生模拟上课情景,利用课间试播课件……方式会力求做到完美。有些学生为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还想了许多评价办法。如:发奖励券、答题奖励、多姿多彩的“奖品”、倒计时器、一个超大红苹果、一粒雨花石或奶糖等成为他们的激励措施,每天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课堂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展现。
2.课堂效率提高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像被打了鸡血一样,热血沸腾,呼声不断。学生每天都面对的是“新”老师,更加关注“新”课堂,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在上课,心理上也很放松,思想没有障碍,思维更加活跃,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精彩不断。学生展示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变得主动了,还能通过各种渠道自主获取相关知识,学习效率提高了。
3.学生调配能力增强了。在学生讲课过程中,他们面对的学生都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相互之间更加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知识结构、个人爱好、具体表现等,维持课堂秩序会游刃有余。当学生思想开小差、违反纪律、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或讨论态度不当时,会恰当予以阻止;或努力找出不一致的地方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性意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努力完成任务,能综合评析同学讨论时提出的意见,并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调配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社交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并且能够流利、准确表达自己新颖的观点和看法,好多学生还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或者班级管理。
4.学生的水平超越老师了。韩愈在其著名的传世之作《师说》中坦诚地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一格言,在知识大爆炸、信息浩如烟海的今天,尤其显出其蕴含的真理性。课堂应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老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要有:如果你(学生)成了我(老师),就是我(你)的最大失败的思想。因为学生的好奇心,还有创造力、想象力都特丰富,甚至超出老师的设想,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学生上课的水平甚至超越了老师,他们有了极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老师要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作为教师最自豪的一种体验,这种结果是对教师最大的馈赠和至高的回报。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亮点。让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渔场”,就可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天地和学习生活。当然,不同的老师在教学中会有不同的方法来获得相同的成功----那就是真正把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理想教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