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只懂做事,不善言辞,能否混好职场?
说好这个问题,我先讲一个几年前我看到的一个新闻,算是题外话。
新闻上说,现在的教育发展方向已经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了,而是逐渐要加大语文方面的比重。
也就是说一张高考数学试卷,原来估计也就两三千字的题目,也许更少,主要的目的在于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运用。
那么以后呢,试卷的字数增加到了五千字以上,不但需要的是计算和逻辑思考,还有语文方面的理解能力,甚至是瞬间反应出来那么多字的题目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还没有开始解题之前就要明白中心思想。
结果就是,有可能题目都还没有看完,考试就结束了。
再说一本书,名字叫《即兴演讲》。
主要讲的是,演讲这种形式已经不再是需要专门的舞台,成百上千的观众,非常正式的场合才能开展的了。
而是随时随地,时长短,形式多样,观众有可能就是一个人,这样的情况下立刻就要开展的。
因为,可能在任何时间点和场合,都有那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重要信息传达的需要。
那么,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能够完整的、易于理解地表达出来才是重中之重。
上面两件事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年轻一代语文能力,换言之就是文字能力的教育重视程度;
进而,结合当代社会,做任何事情,对于单打独斗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相反,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即便是两个人,为了高效地完成,协调合作无疑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法。
回到问题上来。
工作中只懂做事,不善言辞,能否混好职场?
“混”字,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
从字面意思上讲,多少有点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意思。
混好了,就是进入职场,能够协调多方因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能够在江湖里混好,极其不容易。
人性的复杂,人一辈子都琢磨不清楚,更何况要协调好。最起码,能够给自己足够的空间来实现自己“说了算”的宏愿实属不易。
再有,低头做事,这个事,需要的各种资源,是不是需要人家给,做好的成品,是不是需要给人家?
那么,掌握资源的人,不可能正好是你吧!
说白了就是,你要东西要和人交流,出成果需要和人交流,有问题需要和人交流,等等。
所有这些,不善言辞一个成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人这种高等生物,做事是有情绪的。
就我而言,有一段时间在外面设点办事,为公司做宣传。同事对我的评价就是,我说的很多道理和事都是对的,但有时候人家接受上有偏差,会出现偶尔投诉发生!
你看,问题是不是就出现啦!
和陌生人交流都偶尔出问题,那么和同事、领导这些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也许知道你的风格,也许能够理解你的人,情绪时不时接受不了,忍忍也就过了,时间长了呢?
抛开情绪不说。
就《即兴演讲》这本书上描述的情况,现在的发展,很多高层领导已经越来越接地气,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还很有可能会在一个工作场所里碰到。如果在电梯里遇到一个高级领导,平常又很少遇到,刚好是个机会,正是这样不可或缺的机会,你要汇报一件重要的事;
或者是领导问起某件事,也许是刚刚中层例会上讲到的,领导顺便问你了解不了解情况,访问下情。
这样能够用“不善言辞”来解释你错过的机会吗?
最后,是一个极少、极端的情况。
如果你是一个极其特殊的人才,不可能有替代性。所有人都是配合你的,你是一个研究人才,自己有研究实验室。
正好你“不善言辞”,三句话还没说完就会扯到工作上去,或者实验数据上。
好,问题来了。对于和你配合的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有你的“大才”。那么对于负责主要工作的你,其他工作如何安排,实验室数据如何无缝连接。
在汇报工作,解释实验数据的时候,怎么样可以讲清楚你自己肚子里装的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呢?
毕竟,社会分工已经精细到了极致,一个人智慧再高,知识储备再厚,也需要和人交流。
有人说,你有“大才”,只要是黄金,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那么,再强调一句,可以等,你得有命等。人不会孤立存在,人家挖金子也要排除万难,难说还没有到你,更小一点的黄金就已经替代了你的位置了。
世上已经有太多“千里马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你不善言辞,错过的可不止那么一星半点。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