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换句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颗热爱旅游的心,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吃饭,睡觉,拍照,走路,甚至发呆都是美好而新鲜的。做为一个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你若问我旅游的定义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旅游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总之图的就是一个新鲜感。
经常能在微博上看到一些旅游博主的分享,配图是机票,云端,海浪,夕阳和自己的背影。那时候我就在默默的点赞,并且心生羡慕。心里想着:旅行体验官,这真是酷炫的工作。
可是,我自己明明是从事着旅游行业的啊。其实,与这个行业的缘分,也是一念之差。当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看到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心里迅速过了一下对这个行业简单的认知,想着以后可以边玩边工作,似乎听起来也很不错。于是就把这个专业填进了我的志愿表里。
大学里与这个专业撕扯了四年,说不上不喜欢,只是在大学的时候身边总是不断的有同学在说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心不甘情不愿。这样的话甚至到大四快毕业的时候还能听到,于是心里隐隐有疙瘩。但是还是按部就班的学习,考证,拿奖学金。
大四毕业继续从事了旅游行业,现在在做着自己一直想做的线上旅游。设计出路线放在网上,供人挑选,比较,付款,出发,回程,然后得到一次愉快的行程。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种心情,就像是自己精心准备的作品被别人认可。
但是,我也有一个烦恼,那就是每次回到家,七大姑八大姨总是问:你现在在做什么呢?我回答:旅游行业。那么接下来一定会问:导游吗?就像学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一定会被家长指派着要把家里所有的电脑都修一修的误解是一样的。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纠正不了,所幸由着它去好了。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会从事旅游旅游,甚至,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也会背起行囊,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是为了看看风景。在我那小小的脑袋里,能想到的最远的地方是县城,最正确的事情是读书。记得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做《黄山奇石》,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有更多奇形怪状的石头,等着你去给它们取名字呢?我清楚记得我当时的想法:怎么可能呢?我们怎么可能会去到黄山旅游呢?在我那时候的认知里,黄山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旅游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只有富人才会出去旅游。而我的家庭,甚至会为了学费而发愁。
不得不承认,贫穷限制了我的思维。很多事情我闻所未闻,想曾未想。这种贫穷,不仅来自家庭,也来自家乡。我家乡所在的县城,在全国贫困县城之列,据说每年领着国家资助,而我的家庭,又属于那个贫困县城的贫困家庭,同样每年领着资助。很多事情听起来不可思议,事实就是如此。因为贫穷,所以你没有见过,自然也没有机会去思考,这就是眼界的维度上了。
我第一次出走出县城是去妈妈务工所在的城市—宁波。和同村的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来到了妈妈所在的城市。也是这次的出远门,闹出了公园的草非常适合放牛的笑话。你可以说这是一个农村孩子的质朴天真,也可以说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的眼界狭隘。
这两天在看魏小河的《失眠书》,里面有诸多关于农村生活的描述。他的家乡在南昌,离我的家乡非常近,里面诸多关于农村生活的描写,令我有许多感同身受之处。然而,长大后的他,还是走出了小时候带给他诸多童趣的家园,去到深圳。也会每年出去旅行,徒步,发呆。我想,这就是成长。童年的快乐,是因为父母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而一旦长大,你将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江湖。
我也是在高考后渐渐脱离了农村,就像外婆说的,终于飞了出去。大学四年在福建的一个海滨城市度过,吹过海风,玩过沙子,戏过海水,见识到了课本出现的海天一线是什么样子,也闻到了海风咸咸的味道。还去了海岛,在海岛一圈一圈的迷失,在海边露营,枕着海水而眠,闻着晨波苏醒。甚至,还去了好多个地方旅游。来过魔都,去过苏杭,也真的去了黄山,见到了水墨宏村。也去到了黄山脚下,虽然没有登上黄山。我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小时候的那篇文章,觉得这或许是心里在念念不忘吧。
上海外滩的灯光,没有想象中的绚丽,反倒觉得颜色有点艳俗。这是在从上海回来以后写在日记里的话。可是我仍然在准备着随时出发,随时启程。我想,我热爱的,是那种说走就走的自由。
这几天公司一直在组织各种培训,培训各种目的地,南非,古巴,墨西哥,欧洲,摩洛哥等等,每一个都听得我心生神往。想去希腊的爱琴海晒太阳,想去摩洛哥看蓝白房子,想去看看阿联酋的国界,想去南非看人人类的摇篮…很想发一个朋友圈:每天乐此不疲的把客人送出国,其实我也有一颗躁动的心啊~
这并不代表我不热爱我的国家,我只是想出去见识一下。在路上,心怀江河湖海,回到家,囿于厨房与爱。我热爱行走在路上的畅怀,也热爱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甜蜜。
但是,人生总是一个在路上的过程,在追求向往的生活的路上,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愿你的生活,也是在旅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