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音乐是音乐——但对我来说,巴赫的音乐,在我聆听的时候,会觉得巴赫的音乐不是音乐。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巴赫的音乐是一副孤舟听雨的水墨画;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巴赫的音乐是思想者的沉默无语;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巴赫的音乐有唐诗宋词的韵律之美(我读过的唐诗宋词甚少甚少,用十个手指头就能计算出准确数量——很抱歉,这让北南失望了)。
但更多的时候,我会觉得巴赫的音乐带给我的,对世间的一切苦难,一切幸福的感悟,是无人可替代的。在巴赫的音乐中,我是他的好孩子(这不是想讨好巴赫喜欢的矫情之愚言)。
巴赫的大无——斯塔克,富尼埃,马友友版本,曾经深深打动我。我用耳聆听他们的音乐,我用心(眼)依恋着他们的琴姿——CD封面上的他们是多么帅气迷人啊。
上周,我聆听到前苏联大提琴诗人沙佛兰演奏的《大无》,就迷倒在他的琴声里了。我从他的音乐里听到了俄罗斯的味道,那么苍凉、那么透明、那么忧伤、那么激情......他的琴声怎么能拥有巨大的魔力呢?
整整一周的日子,沙佛兰演奏的《大无》成了我的全天候背景音乐。让我不由自主想去了解他。可惜,网络上能寻他的资料甚少甚少。
我会为此感觉失落吗?NO,他的音乐可以让我更直接、直观的了解他,不是吗?
巴赫的“大无”常被作为电影的主题音乐,如,电影《苏菲与朝阳》。如果宅妹和杨峰肯聆听,就不会让我的巴赫爸爸失望,当然,作为他的女儿——我,也不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