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初夏就如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这不,上午还是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到了中午便开始下起豆儿般的大雨了。
朋友一时兴起,一大早便约我去浙江摘杨梅。原本兴致勃勃的我正欣赏着高速公路上那电影般一样的连环画,却顷刻间变成了只有天低云暗,大雨滂沱的世界了。那道路两旁原本迎风摇曳的花草;那道路两旁原本伟岸挺拔伴随着风与阳光欢快地舞蹈的树木,都被灰白所代替了。
穿过常台高速路段,很快便到达了“二都杨梅基地”。
马路上一长排卖杨梅的老农们,他们或结伴在那闲聊着,或在与买家交涉着,但更多的都是打着伞在雨中等待着,他们的眉宇间透露着一丝丝的焦灼,一丝丝的无奈,似乎在抱怨这连续十几天的大雨让他们的收入变得平平。
来之前便与一家微信商家联系好,他告知我们会安排他母亲来接待我们。我们顺着商家给的位置导航,七拐八弯终于在一个用黑色雨布搭建成的简陋帐篷里找到了他的母亲。
这是一位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妇了,她一头短发像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似的,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眼睛也已深深地陷进了眼窝,她身着一身补丁的衣服,打着一顶刚好只能容纳一个人的雨伞。
见我们来了,赶紧把手中仅有的一把雨伞递给我们,透过大雨我清晰地看到那是一双布满皱纹像枯柴般一样的手。
得知我们要二十来斤后,连忙大喊老伴去山上采。老大爷匆匆披上一件破旧的雨衣,换上一双沾满泥土的雨鞋顾不得穿戴整齐,挎着篮子径直往山脚下跑去。我忙大喊道:“慢一点,我们可以等。”“没事,没事!”雨中隐约间传来老大爷的回话。
约莫过了半小时,老大爷便挎着篮子跑了回来,夫妇俩一个负责装杨梅,一个负责称份量。老妇弓着那原本就有些弯曲的背,顾不得豆般的雨水打在她的身上,用那双枯柴般的手在篮子里挑拣一些被雨水浸坏了的杨梅。
挑出坏的杨梅后,那原本可以装三斤的杨梅篮顷刻间像是被啃下去了一大块,但老妇丝毫不介意晃晃悠悠地称起一篮杨梅。“一斤八两”老妇打着秤给我们看。“算两斤好了,再装这样的五六个,差不多就行了,不用很准的。”我们实在不忍心再让老人家淋雨了,催促着他们赶紧装包装。
终于,十个篮子都装好了。老妇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了几根细长的铁丝,她拿了其中一根,灵巧地穿过篮子的缝隙,使盖子与篮子紧紧地贴合在了一起,然后用那双枯柴般的手像老虎钳似的捏住铁丝的两段利索地打了个麻花结,那坚韧的铁丝在老妇手中仿佛像是一根柔软的丝绳一样。接着又把剩下几个篮子一一固定好,还帮我们提到车上。
“一共算270元好了,有几颗坏了不满两斤的。”老妇算得很快,不一会就算好了杨梅的价格。“不用找了。”我从口袋中掏出了300块塞在老人手里。刚想走了,老妇一把拉住了我“老板,找你30块。”说完打开用马甲袋包着钱的袋子,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皲裂的手指点着。大雨打湿了她的头发,几缕头发黏在她黑乎乎的脸上,不知是雨珠还是汗珠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不停滴落“不用找了,老人家,这么大的雨,您早点回去吧。”我推搪着,“该多少就多少。”老人硬是将钱塞在我手心里。我无奈地接过老妇找的零钱,递给我时我发现老人那枯柴般的手上裂着一条条刀割似的口子,血丝还在不停地渗出。我正想开口询问,老妇解释道“没关系,习惯了,往年生意好的时候来不及打包就这样用手固定,而且山路颠得很要是不固定好杨梅会掉出的。”“你家孩子呢?今天是周末为什么没过来帮忙?”“他……忙。”老妇支支吾吾回答道。
汽车飞速地行驶在了回去的路上,透过车窗,望着远处那灰蒙蒙的杨梅山,我暗暗地祈祷:希望这雨能早点停。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