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群居,也需要独处。
有的人享受独处,一个人喝茶、读书、看电影、出门旅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简单自在,效率还特别高。
有的人害怕独处,身边永远熙熙攘攘围着一群人,哪怕只是单独呆一两天也受不了,一个人的时候发呆无聊,不知如何打发时间,更谈不上享受。
记不起哪位西方哲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有思想的人,不惧怕与自己为伍。”而善于自省的东方圣贤则强调“慎独”——独自一人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君子之风。
群居可以与他人交流,有时候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阅历,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和评论,会令你感觉很新奇:哦,原来在别人眼里,世界是这样的。与有趣的人交流思想是一件乐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会开阔眼界,犹如看到另一扇窗外的风景,你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更加遥远。
独处则是与自己的内心交流。你可以真正放松下来,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我今天感觉快乐吗?我的烦恼是什么?我今天完成了什么重要事情?学到了什么?有没有对家人说一声我爱你,感谢你?”每天花一点点时间独处,整理一下思绪,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宁静。那种宁静发自内心,不受外界干扰和左右,天长日久的修炼,你的心会变得更喜乐,更强韧。
60年代时,一位美国女作家获邀来到中国采访,她惊叹说:“中国人没有隐私,有些人大概一辈子都没有单独住在一个房间的经历。”确实,以当时的住房条件,一家4、5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间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很多人想都没想过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单间,七大姑八大姨,叽叽喳喳,闲来无事东家长西家短,哪里谈得上隐私?连安静一刻都难,更谈不上心灵的自我修炼。
就算现在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了,有些人还是不习惯独处,一个人呆着就浑身不自在,总感觉少了什么,非要呼朋唤友才舒服,从一个饭局转到另一个饭局,从一个聚会串到另一个聚会,呆在人群里才觉得充实,独自面对自己则充满了寂寞和惶惑。
一个人独处久了,也会觉得有点寂寞,需要融入群体,抱团取暖。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独处时享受内心宁静,群居时分享亲友温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如转换,游刃有余。
最重要的是,舒服自在,别跟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