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催催
1
1954年,爷爷19岁,底下有四个弟弟妹妹。
那时他可能是去河边炸鱼无意间见到了奶奶,家里穷到没钱包办婚姻,他就自己背了个竹篓,里面塞块猪腿去了奶奶的村子。
我们那边的习俗是,订婚要给姑娘家的堂亲送猪腿,与以前用大雁做信物差不多。
早上出发,恰恰赶上奶奶家吃午饭。他把竹篓一放,跪下就说,“爹,我要娶你家老三。”
奶奶一家望着这个突然闯进来的陌生人,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好在太爷爷拉着爷爷一顿好吃好喝,又哄他要家长请媒人来,他才在吃饱喝足后满意地吹着口哨回家去了。
2
我曾问奶奶,为什么会嫁给爷爷。
她说,因为别人都说爷爷能吃苦,力气大,勤劳。
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儿来说,这样的答案总是让人失望的。它很早就提醒你,所谓爱情并没有天造地设的一对,换一个人能吃苦,力气大,勤劳,奶奶也会跟他这样过下去。
那我,就不存在了。
但他们的故事里,却又掺杂了很多小女儿情态的故事。
奶奶刚嫁到爷爷家,与同村的女人一起割牛草,被别人嘲笑一番,气哭了回家。
第二天,爷爷就出现在山坡上,对着散在各处的女人说,“听说你们说她割草慢,今天比什么随便你们挑,就我们两个,你们愿意上几个上几个,我要是输了今天的工分都给你们!”
那时农村是合作社制度,只要农活干的好,工分多,分到的粮食就多。
爷爷已经从“英雄救美”讲到自己一个人干活,奶奶在家带孩子的故事了,奶奶才从上一个故事里反应过来,终于找到一个理由般为自己辩解:“我哪是真的慢,不过刚嫁过来,找不到地方!
3
长大后,我一直在外地求学,家中就只有他俩。
奶奶年纪大了,却总喜欢跟那些小她七八岁十岁的老奶奶去山中采金银花,种苦蒿,所有人都劝她没事多陪爷爷看电视,外面辛苦又危险,她就总说是锻炼身体,挣的一点小钱都用来给爷爷买鱼。
但爷爷是不领情的。
他耳朵不好,我每每打电话回家,他都用同样的模板: 你吃过饭了没?你奶奶啊,叫她不要去不要去,别人一喊,她就又走了。我说不听她啊~
有一次打电话,奶奶恰好回来。一边笑着跟我说有伴不会有事,一边答应下次不去了。
电话还没挂,就听到她在那边埋怨我爷爷:“你这懒老头子整天就知道告我状!”
他们总这样吵,一般我爷爷听不到,就对着她各种努嘴扮鬼脸,她就一边生气一边打他,“现在你又打的过我?”
可是别说打了,我爷爷重话都没说过她一句。
4
大概是年轻时苦力活干的太多,爷爷的听力早早地就衰弱了。
他不再喜欢去别人家玩,因为那些人说笑会让他难过。他必须得装作听懂的样子去附和别人的笑,甚至有时候,他怀疑别人也在悄悄笑他。
于是他总是一个人待在家中,也希望奶奶在家里。
有时候奶奶在后院摘菜,他午休醒来会去找她。她跟哪个老奶奶交好,喜欢去哪里玩他都知道。有时候找了一圈,发现她就在自家屋顶晒玉米,他就会很生气。
然后从背后在她头上一敲,“我找你半天。”
奶奶常常要在这时候“以牙还牙”的起身在他肩膀上敲一下,“我又没叫你找我。”
他于是就很自觉地拉了张椅子坐在她身后,或是看着村庄的人家,或是看着蓝天白云,或是盯着她干活。
奶奶有时候懒得理他,就默默干活。他也有恼的时候,故意一脚将她摊开的玉米籽踢开,以此换取奶奶对他的关注。
4
爷爷病重后,奶奶常坐在他身边。
他耳朵已经好了起来,就是没力气说话。奶奶就总是把耳朵凑近他,问他说什么,问他想吃什么。
她拿棉签一遍一遍地往他嘴唇上沾水,小心翼翼地怕弄痛他。我有时候在她背后看着,发现她沉默着沉默着就突然转过身去。
她一直爱哭,如今更爱哭了,可是他们说眼泪不能掉落在病人身上,不吉利。
有时候躺累了,爷爷会把腿弯起来,我给他按摩时摸到他的腿,松垮垮的皮肉和孤零零的腿骨,让人恨不能往他胃里直接塞食物进去。
我熬了粥,奶奶把勺子凑到他嘴边。“吃一点吧,你孙女做的,很香很好吃,吃一口,就一口……”
爷爷望着她,眼神平静,又像歉疚。
“不吃不成啊,不吃东西不行啊……”她劝他,更像劝自己。
但他终究是不能再吃她做的鱼了。
5
和爷爷走散成了奶奶性格转变的导火索。
她开始频繁地跟我爸说,她家里什么东西不见了。她所谓的家,是指她和爷爷的房间。
她变得敏感、易怒,也喜欢疑神疑鬼。
但在电话里她又是当初的样子,只是偶尔会表达她深深的遗憾:“你爷爷走的时候就说我小气,说他唯一不放心的是我。”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有下半句:既然放心不下,怎么也该多活两年。
不过我想,她应该会始终记得那个人当年冲进自己家的傻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