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更名滴滴出行,而一两个月前,的士和专车(对于私家车的统称,包括所谓的滴滴打车等)间的冲突不断,现已有了一定的缓和。回过头来再去看这一现象,以下是我的一点思考。
冲突引起的原因:打车市场的不平衡,的士司机和私家车司机的利益冲突。
导致这一原因的背后因素有:1)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2)资本市场的作用帮助专车持续低价,是专车市场不健康发展;3)的士公司和的士司机的劳务关系不合理(的士司机的劳动力略显廉价)。
平衡的市场
我相信在遥远的未来,多数汽车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一部分。不过汽车共享时代的到来,还需要车联网和自动的驾驶的帮助。
但是这并不代表目前没有汽车共享,其实专车也是一种共享形式,这是汽车共享时代的过渡阶段。专车必然是会存在的,有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专车会因为没有补贴而走出的士的市场,的士和专车会各自服务于自身的领域。而我认为专车能否持续低价,在于滴滴等公司的商业模式。如果滴滴中广告、车辆大数据等商业价值能弥补补贴的钱,则专车的低价可能是可持续的。如果低价持续,那的士和专车得冲突将不断发生。
我个人觉得近些年平衡的状态,应该是资本市场不在作用的状态,必然是的士服务于中低端市场,而专车服务于高端市场和特殊市场(关于特殊市场,详见下文)。
平衡市场的达成
1)法律法规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制订项应包括专车定价(或者补贴)的限制,提高专车门槛(包括司机的驾龄、事故率、信用、保险保障等等)、加强监管力度。
2)专车开拓新业务。法律法规的制订必然导致专车无法持续低价,出行市场将得到划分,的士面向中低端市场,专车面向高端市场和特殊市场,此时专车应尽量开拓自身的业务领域。例如:商务出行,旅游出行,共享巴士,代驾,送行李、蛋糕,早晚高峰、演唱会等因时间、地点、事件而引起的特殊的用车需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