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其实并非永远一成不变,而是像可逆的化学反应那样,故所谓现状或者既成的事实,其实是这个化学反应的某一平衡状态,然而现实生活中,种种微小的环境改变或者是情境变化,都会引起平衡状态的打破。事实上,世间万物的规律是,不平衡的状态永远不能维系,不能长久,总是要回归平静、稳定的状态,达到新的一个平衡点。
那么当方程式的一边出现了不稳定因子,平衡将如何移动呢?勒夏特列说,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故放缩到实际生活中来,亦是如此,正如同“负反馈”机制一样,变化总会不时出现,无法始终保持常态和平衡,那么为了维持稳态,系统将会努力减少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的影响。
事实上,这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在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与此相反,正反馈调节机制将会使得这种变化愈演愈烈,如同蝴蝶效应,引发极端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必须使得不平衡状态向减弱变化的方向来移动。就好比小学生每天要写2个小时的作业,如果有一天老师一下子布置了4个小时的作业,那学生将会如何呢?一般来说,他们会产生不写或者敷衍了事的念头。(因此作业的量应该适度才是,过重的课后作业可能不利于学生的自觉和主动性)当然实际情况并不全然像这个例子这么简单,然而其中的原理和机制是可见一斑的。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调整机制,比如有一天你的灵感闪现,拖了很久的工作终于有了头绪,于是这时你欣喜若狂地抓住这个新的灵感的出现,并且试图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或者一个项目,并没有顾得上劳累,明明已经超出了工作负荷,却仍然乐此不疲。这看似违背了负反馈调节机制,然而实际的情况是,这其中还加入了另一个维度的影响。正如同横纵坐标轴只能勾勒出二维平面,而竖坐标的出现引起了空间的旋转,三维空间由此诞生。这里就犹如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使得整个方程式都发生了改变,灵感引导向了新的方向,则所达到的新的平衡点其实已经跳跃了一个维度。看起来创新是多么奇妙啊!
听起来有些令人振奋,似乎只要我们调整一下生活的方向,或者加入创新的因子,就可以使得这个反应方程式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效率的,或者说,事物的内部机制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反应的进行或者发生,因为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往往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人所能做的只有调整其中有限的几个人为可以改变的元素和反应物(或生成物),尽可能减少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