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浑噩噩的过了三十年,到了而立,方有所改观。最近两年间经历了些小事情,也看清楚了一些人间冷暖。意识仿佛被通电激活了,于是乎开启了一种人生全新的方式,形成了一些可持续性的习惯。
想想以前,寻来寻去的却也找到不少亮点。譬如钟爱绘画、热衷钻研、爱动手动脑又或者写一些奇葩的文字。只不过这些都成了我记忆中的片段,没有一个是我可以专心走下来的;先是贪玩,后来开始关注的只是生活的苦闷和琐碎,这使我三十年的人生历程凌乱不堪......
前年刚经历过打击,我便开始苦读古文,在古代先哲的书籍里,我找到了自己。于是我在两个月的工作空白期写了一本文言的随笔;虽然字里行间满是抱怨和批判,但不得不说从那时起开启了我写作的习惯。
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微习惯的重要性,只是现在回望这两年,的却给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那么如何来理解微习惯呢?坦白的讲我没想过,只是现在总结来说,便是:自我选择的并认为有意义的习惯性最小值。这个解释的确不算文雅,但确实就是这个样子。
如果你开始读书,那每天可以只读一页;如果你决定锻炼,那每天可以只规定1分钟时间。以此类推,只要这个东西在你每天的意识中常驻并以最简单的方式完成,便会形成微习惯。
您可能会说:做这么一点点事,可能对我没有一点帮助。其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理论,首要考虑的问题是有此目标、完成、培养习惯。
我们都有制定精密计划的历史,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意志力都可以使之持续;大多数的人往往是三分钟热度,然后就把所谓的计划抛到一边。譬如每天读一本书,即使你能够读完也早已让自己的思维疲惫不堪;更何况从内心就认为无法完成这个目标,如何形成习惯?再比如写作,一开始就要求每天必须要写一部精致的短篇;因为没有积累,就算是每天让你坐在电脑前抄一部短篇都困难,何谈写一部短篇?
与其这样,不如定立一个外人看来觉得可笑的计划,譬如,每天读书只读一个自然段;每天只写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一天。
先不必要求效果,坚持成习惯才是最大的收获。当你逐渐由每天读一个自然段自然进化到每天读一本书;每天只写一句话进化成每天可以写一部精致的短篇后,你就会觉得受益匪浅。
但计划始终不能改变,即使你已经可以达到每天读一本书和每天写一部短篇的能力,计划仍旧是每天读一个自然段,每天写一句话。你所超出的部分,正是对你自我的回馈;不如适时的给予自我奖励,因为你每天都在超越自我的预期。
计划只是提炼出你要做的,而你真正完成的,会把微习惯逐步丰满。
虽然微习惯很简单,但也不要制定太多。我觉得每个人最多在每天可以培养三个微习惯。所以一定要找出自己最想做的三件事,不要问别人的意见,制定下来,让其开枝散叶,不断完善。
当微习惯已经融入到你的生活之中,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后,首先会令你的内心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除去他人的赞赏,你会更加惊喜于自我的改变。
你在过程中逐步构建内心的满足感,因为你做到了,并且坚持不懈做的很好。你慢慢发现你的阅读能力正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也在慢慢发展。你越发会认可自己,把自己归到文人或者作家中去;即使你不是,这种身份的认同感会给自我更强劲的动力。随着阅读量和写作量的逐步加深,你也会慢慢得到他人的认同,直到真正成为自己所认同的身份一样。
一个小小的坚持与行动,终将带来你生命的大不同。这便是微习惯的魔力,它正潜移默化的转化你的思维和意识。随着自我认同感的加深,你只能越做越多,越来越有力,从而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具体。
如果我小时候就能明白这个道理该有多好啊,或许就不会遭遇到那么多外在和内在的阻力。好在现在也不晚,值得骄傲的是我已经在实施,并有所受益。
相较成人的固执,我想我可以把微习惯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孩子现在上幼儿园,在我看来他简直就是一块无比肥沃的土地。我需要在他身上埋下一些微习惯的种子,虽然我还没有具体想好,但我已经发现他和我一样是个听觉学习者,所以我不介意为他购买最好的有声资源和最好的耳机。另外他的竞争意识和运动神经很发达,我会引导他选择他最爱的运动,并提供最好的指导和护具。当然微习惯源于自主性,我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判断力。
如果你一直还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开始,不如引入微习惯,去开启一段自我改变的人生旅程。这种正向能量的积聚将会摧垮你的拖延、懒惰和负面情绪,这等同于“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最后,引入微习惯,一定要把不同的微习惯错开时间,并固定时间段。将微习惯的开始时间变为有计划的仪式。进而让微习惯成为个人的条件反射,使之成为如一日三餐或者呼吸一样同等的意义。
至于别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刚刚搜图,发现还真的有这么一本书。如果我说的过于笼统,不妨去读读那本书;我有时间也读读,看与我自己的描述还有什么自我的不完善。那么接下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