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偃师,农民侯宗欣盖房子期间与邻居为多争一点宅基地面积争吵不休,正在读研究生的女儿侯亚楠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度一点,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候家夫妇主动把宅基地让出三尺,并刻石碑“三尺巷”。(12月25日 人民网)
这一新闻中研究生女儿的做法,很明显是借鉴了“六尺巷”这一典故中的做法。该典故同样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三尺的宽度其实并不能给房子的主人带来特别大的收益,毕竟三尺宽的地方连一个厕所都盖不出来。所以,在不触犯大原则的前提下,愿意自己损失一小部分利益,换来息事宁人的结果,其实是不吃亏的。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更何况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若是彻底撕破了脸,今后又该如何面对彼此?
不过,与古代“六尺巷”有所不同的是,侯家夫妇让了三尺之后,邻居没有像古人一样,也让出三尺,所以这只能成就“三尺巷”的佳话。虽然结果不如古人那么完美,但是单从这一件事的结果上来看,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这就已经足够。至于有人担心,邻居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导致以后变本加厉的侵占,个人认为不必要担心。如果邻居就此收敛,那就一切安好,如果邻居真的还要得寸进尺,那么在已经有过之前曝光的情况下,他这样的行为不仅不会得到支持,反只会把自己推向舆论中心,和“六尺巷”相比之下,更突显出自己的自私。到时候和他争论的,不只是一户人家,而是庞大的网民群体。
古有“六尺巷”,今来“三尺巷”。其实无论是几尺巷,他们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都是一种懂得忍让的处事之道。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和谐的邻里关系可计日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