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分餐而食。随着胡床(一种高脚折叠椅)传入中原,有了高凳,为此逐渐发明了桌子。
后来,在唐代时开始围桌吃饭。《宫乐图》中,宫女围案而坐,一位宫女执长柄杓为其他宫女轮流斟酒,这就有了"巡"的韵味。
所谓“三巡”,就是三遍。主人给每位客人斟一次酒,如巡城一圈,斟过三次,客人都喝光了,这就叫“酒过三巡”。
古人的“三巡”,与现代识酒人士对酒的达境三步有着微妙的相通之处:
一巡点到为止
第一巡,萌生微醺
客至,主上座,带着两三句寒暄客套,一顿酒席开场了。第一巡酒时,一般都点到为止,说:“客气客气,酒量不行,不能多喝”。当酒喝入嘴里后,在口里稍作停留,然后再喝下去。这时酒是一桌人心照不宣的爱好,是话题最初的切口。
这一巡,萌生微醺。小酌几口,胃口大开,全身都放松下来,思维也开始变得活跃,灵感闪现,文思泉涌,初见的尴尬与隔阂慢慢融化。
二巡渐入佳境
第二巡,酣畅之意
二巡就到了语言交流的黄金时机,当第二巡酒下去后,和一起喝酒的人唠唠家常,表示感谢,缩短距离。谈谈人生,谈谈理想,赞同与欣赏就在不知不觉中孵化而出。
这一巡,酣畅之兴。人在酣畅的时候,能够说出很多平时说不出深刻的话,那时候就是看透人生、一起高谈阔论一番了。
三巡意犹未尽
第三巡,酩酊来临
临近饭毕,敬第三巡,再次表达感谢。当第三巡酒喝下去后,酒气氤氲。酒席间的话题千变万化,心底无限往事与感悟都如涨潮而出,氛围也常如夜色越饮越浓。
这一巡,酒也不再是酒,它成了精神的慰藉与孤独的陪伴。酩酊来时,将忧思快乐倾泻而出,与好友说不尽道不完。
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陌生到热络
往往只需要一席酒的时间
三巡酒间
人与人的真情流露才是酒的真味
一瓶好酒催生的场景远比想象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