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鸣凤在竹
喜欢一首歌就会反复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过去是,现在亦如是。
【离家五百里】是一首英文歌曲,看着中英文对照并不影响对歌词的理解。不读书也不写字的时候我就会听这首歌,这首歌最近是我的新宠。
无聊的时候总会想起它,想起它心就会莫名地痛一下,又痛一下,似有意又无意。说来我有一个奇怪的嗜好,一种受虐的心理,就是喜欢心痛,不管用什么方式,仿佛只有心痛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感觉,才能够提醒自己真实地存在,痛也是一种享受。
现在好多歌都唱得太猛太过用力,听得人荷尔蒙分泌旺盛。而这首歌娓娓道来,像轻描淡写的诉说,又像岁月,不紧不慢,却直入心灵。
没有刻意,却已经记住了歌词。我会在去厨房倒水或去书架拿书的间隙戴上耳机聆听那一份很温暖的絮叨,是的,那是一份絮叨,一份嘴角上扬,内心安定的絮叨。
离家一百里,离家二百里,离家三百里,离家四百里,离家五百里。
反反复复,好像是啰嗦的重复,其实是为了表达愁肠百转的心结。这种重复应该是一种文学手法,意在表现主人公无奈又不舍的心情,就像【诗经】中常用的反复咏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文中多处重复,不仅感觉不到啰嗦,反而有一种淡淡的美感,更能表现那种缠绵婉转的意境。
文学无国界,艺术是相通的。【离家五百里】像是一种无意义的诉说,又似是一种轻轻的呼唤,呼唤什么呢?是家人对游子的招手,还是游子对远乡的呼唤……
站台离别是一个多么经典的场景,不分国界。我们都经历过离别,最惨的离别是江淹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最经典的离别是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不管哪一种都是无奈,都要挥一挥手而又渐行渐远。
一百里,一百里,二百里,二百里……五百里,五百里……现在的交通工具足可以让我们天涯海角天各一方几千里。
而不管分别得有多远,渐渐离去都是一个心被慢慢拉长的过程。
离家五百里,我会在房间里打着音乐的节拍,连走路都变得有节奏。好的音乐贯融全身,夏季也会变得清凉。
好多时候就喜欢这样悲凉着,凄凉着,荒凉着,苍凉着,炎凉着……这好多的凉变成了我的夏日避暑神器,直接打败冰镇的西瓜还有儿子喜欢的“夏日爱冰雹”冰淇淋。
生活有千般滋味,唯喜这样真实的痛,痛能够让人时时刻刻意识到活着的真实——微笑,哭泣,温度,心跳……
也曾经离家,离开家几百里,回家的时候越来越近是要见到亲人的喜悦。在路上心和箭赛跑,箭是冷的,心却是热的,越走越热,数着归家的路途,五百里,二百里,一百里……归心似箭,却似比箭还要快。
终于看到了村口的青山,又看到了村中心的小河,近了近了,仿佛看到了家门口母亲张望的身影。
然而少年的梦都在远方,短暂的相聚就又会离开。
儿子就说他要趁青春年华去远方,像极了我小时候。他说他有时候也想家,他只是有时候,而我却每时每刻都在牵挂。
看着他的离去,他的背影,想像着火车在耳边呼啸而过。一百里二百里三百里五百里,渐渐远去,心里紧了紧,手心里的线也紧了紧……
然而真正的家在哪里呢?我们的故乡曾是父辈眼中的他乡,而我们如今身在的他乡又是孩子们心中的故乡。年年岁岁无穷似,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啊!人们在他乡和故乡之间奔波着忙碌着,欣慰着伤感着……痛着也快乐着……
近几年父亲总是对着他故乡的方向张望,虽然他不说,我知道他的想念,半生流离,故土难忘。他是盼着叶落归根,然而我们却是他最大的牵挂,他不可能丢下我们自顾自地离去。看着父亲的眼睛,我知道我任重而道远。
现实的家再远也能触摸得到,而灵魂的家园如果找不到方向就会迷失。
此时此刻好想把这首歌的音频贴在这里,可是简书的格式不支持,只好贴一下歌词,以飨读者。
如果你错过我坐的火车,
你会知道我离开,
你可以听见汽笛在一百里以外响,
一百里,, 一百里,一百里
一百里你可以听见
汽笛在一百里以外响。
天啊,一百里,二百里
天啊,三百里,四百里,
天啊,我已离家五百里。
离开了家,
离开了家
天啊,我已离家五百里。
无衬衫穿在身,
身上也无分文,
天啊,我不能这个样回家园。
这个样,这个样
这个样,这个样,
天啊,我不能这个样回家园。
如果你错过我坐的火车,
你会知道我已离开,
你可以听见汽笛在响,
一百里以外。
简书21天日更训练营第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