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次听到老师在课堂上提到桐华的小说《曾许诺》,让我对这本书积淀的久存的回忆又疯狂的涌上来。回家又迫不及待地翻了一遍,照样哭得稀里哗啦。每次看到蚩尤在桃林用盘古弓以心换心给轩辕妭的那一幕时,心里总会有深沉的哀痛。
我已经好久没有这种读书到境界里的感觉了。曾经最难忘的便是可以痛快读书的日子,在家里旧院子里那棵老桂花树下,从日出微茫到月上中天,在书中丈量长长久久的时光。
我读书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快乐。我不会因为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认为他的书一定是有价值的,是有益的,是必读的。我不会因为要学好语文去读书。我读书时从不想它会给我带来什么。人在有目的有选择性得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同样,书也在有目的有选择的寻找读懂它的人。这种从相遇到交汇再到彼此灵魂契合的过程,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我喜欢古籍,如我喜欢所有有历史沉淀的东西。类似《聊斋志异》这种老书,当时被里面的各种花鬼狐妖迷得神魂颠倒,甚至每天晚上一闭眼睛都仿佛能看到那些失落湮灭的古老宫殿,还有那些夜半情歌、红袖添香的美人。但真正让我着迷的却不是书中的这些人物,而是这本书里所营造出的一种“梦中不是身是客”的意境。那些聊斋传奇里的书生,在梦中进入一个世外桃源,与幽魂女子缱绻缠绵,惊醒那日,早已人去楼空,发现一切不过是断壁残垣,行尸走肉罢了。
后来有一次随父亲去寺庙,看到壁上经文里有两句诗,“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当时的我怔怔地看了许久,如此无声无息意外地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交汇,完满而又动人。我没有刻意去记这两句诗,它们却好像自己找到我,在我心底生根发芽了。
总归是千古留下来的书卷数不胜数,得你所爱的又并非一册两册,偶尔会气质坦然得让你数着春秋,也跟着悲喜。
都说人生如戏,又何尝不是戏如人生呢?可那些日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秋去春来,谁怜曲院风荷,韶华白首,不过浮生一阙。我们不会觉得悲伤,只因我们觉得时间还很长。宁愿麻木安逸地生活,也不愿提醒自己残酷的真相。偶尔回首往事如烟,空余一点怅然。
曲尽终难忘,唯有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