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听家长抱怨自己小孩做事拖拉,吃个饭磨磨蹭蹭,出个门磨磨蹭蹭,写作业也磨磨蹭蹭。我觉得这却是件小事。
人都有惰性,孩子在前几次反复出现这种拖拉不守时的情况时,家长能平静面对,仔细分析原因,不紧张焦虑慢慢引导这事也就过去了。
但有些家长发现孩子一出现这种状况,往往的表现是紧张焦虑,开口念叨: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拉,有的大人甚至出手出嘴伤人。就此纠葛平息之后他们就主动做了“闹钟”:早上催起床早饭,晚上催写作业,有事催出门早点......这种反复的强调与对比,越发让孩子巩固自己是个拖拉小孩,也有人当免费“闹钟”,让她这样痛苦地“照顾”好自己也挺好。这种拖拉、不守时的毛病在双方关系的拉扯中,慢慢巩固,成了培养滋生的土壤。
给家长的一个建议是:不要过分焦虑,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把时间观念变成他本人的才是正事。靠和尚念经似的强调,也是家长懒惰教育的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看一看刘墉先生:
刘墉先生的治疗方案,挺有意思的。小女儿在晚餐期间经常躲在楼上房间不下来吃饭,催促两三遍,往往一家人都吃完了她才能磨蹭下楼。她知道:反正大家留我一份,在不济还有奶奶接济。刘爸爸觉得这样下去也不行,得治一治了。跟家里人排定了计划,有一次逮住了机会,像往常一样大家都安静地吃完晚饭,爸爸依旧去书房看书,妈妈收拾干净剩菜饭,奶奶藏起冰箱内的零食厨房连个饭粒都没留下。姑娘晚下了楼,见大家早已吃完,去厨房搜寻一翻却一无所获,饿着肚子哭着上了楼。第二天一大早,家里人还没起,就见小女儿早早地坐在餐桌旁敲着碗筷等着开饭了。大家憋了一肚子笑,却也不敢笑出来。
解铃还须身边人,如果小孩选择不做就让他自己承担后续的结果问题,家人也无需加重惩罚,利用教棒。推此及彼,这种治疗方法也会让拖延习惯相应减少,也减轻教育双方之间的无端消耗之苦。
注:图来自艺术家Jay Mark Johnson的摄影作品之一《流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