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三问
徐怀清//《太极学笔记》
在历史上的宋朝有个大文豪叫苏轼,他曾为琴声写了一首小诗,诗名为《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就这么简短的四句话,翻译一下大概意思就是:如果说优美的琴曲声发自在琴上,那么将琴放在盒子里,咋就没有声响呢?(这是第一问)再说琴声是人手指上发出的,那么人人有手指,听听手指就有琴声了吗?(这是第二问)再还有就是第三问了,也就是人们心知肚明的:琴和手指都是在大脑的调配下起作用的,至此作者的诗就无需再往下写了。
一首优美的乐曲的产生,光有琴是不够的,单靠手指头也是不行的,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技艺。这里的琴、手指和音乐思想的三要素是合一的,或者说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当琴的质量过关,手指的力道过关,琴师的音乐水平过关,最终才能完成优美的乐章。
琴声三问,表现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太极哲理和亊物实际。太极学中有「见一含三」的事物实质的论述,告诉人们的是,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是要具足三要素的,没有对事物实质的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的表达,是构不成一个亊物的完整系统的,这也正是《老子》所说的「三生万物」的本意。乐曲是由琴声表达的,但这又不仅仅是琴声,其内涵和情愫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尽的;但这琴声的构成则是必须要由事物三要素来完成的。这就表明了一个认识事物最基本的常识:任何单方面的(一元论)或两方面的(二元论)都不是亊物的完整表达,都是片面的、极端的,是表明不了亊物实质的。而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如若其亊物的实质的三要素不能够有效的把握,又何谈知、又何谈行,其不是在自欺欺人。所以,我们倡导太极文化,就是要尊重事物的实质,是要见一含三、三维立体、三谋为定的。
鸟不是有两只翅膀就能飞的,人不是有两条腿就可以走的,家不是随意两个男女就过的好的,而两只翅膀固然重要、两条腿固然重要、两个男女固然重要,但没有第三因素头脑能力的参与,一切的「两个」就都是摆设,或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用处的,因为一个、或两个因素是构不成体统的。太极原理告诉我们:太极无三不能立、太极无三不成体。在这里再次告诫朋友们,太极文化,不是阴阳二性的颠来倒去就能够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