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人一样,我知道作家余秀华缘于她写的一首诗,原诗我没有看过,但有段时间诗的标题网上到处都有,很难视而不见。后来看见她出镜的次数多了,对她的经历倒有些好奇,就想了解这位身残志坚的作家笔下有着什么样的心灵故事。
看了一本她的散文集,文风朴实又有些犀利,不乏自嘲的幽默,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识,对人生有着通透的感悟。对生活的给予,命运的安排,没有自怨自艾,更多地是感恩。我有些佩服她面对生活的勇气。
我觉得支撑她的勇气不太可能是她不方便的身体,而是她的精神寄托,对生活的热爱,而且把这种热爱用自己的爱好-写作来表达出来。身体的残缺用灵魂填补,让灵魂丰满。
她写到与父亲谈到灵魂的话题,她说她死后,就算身体不能回归自然,至少也要让灵魂在蓝天白云下安息,而他父亲却说灵魂是该是有多闲的人才会考虑的问题。这番话让我很有感触。
咋一看,我感觉她父亲好像看得很明白,普通人一辈子辛苦忙碌,能勉强把身体伺候好都不错了,哪有心思和精力考虑虚无缥缈的灵魂。仔细想想,灵魂虽然虚幻,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
我不知道人死后的灵魂归宿,所以也确实不会考虑这种身后的灵魂问题,但人生在世,灵魂有个最佳的安放之处总是要考虑的,空有一副皮囊,内心难免空虚。
我们的身体经常奔波于不息的人群中,大脑不停地为生计盘算,没有空闲顾忌藏匿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灵魂。可能只有夜深人静或者独处唯有灵魂陪伴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感受到它的存在,它会告诉我们内心的需求。我们当然可以选择无视它,但无法否认它会唤醒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是我们常常听到也会说到的话。这样说来灵魂好像更珍贵,事实也是这样,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再美好的皮囊都会衰老变质,而有趣的灵魂却能经久不衰。
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到底谁在路上,又是谁在前谁在后呢?我觉灵魂应该在前,灵魂所到的方向对了,身体才不会倾斜。现实是很多时候,我们来不及考虑灵魂,身体已经在路上了,所以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