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尹老师的一节课,看了他的几篇文,有很多感触。
亲子之道——教育从心开始
世上职业千千万,各行有各行的门槛和准入条件,只有一种职业,几乎所有人都是“不合格上岗”,那就是“做父母”。大部分人从零开始,小部分人即便不是从零开始,也不敢说及格。当然,孩子是新生命,也是从零开始。但是,孩子从不会说话到掌握语言,从翻身到坐起到行走,他们每天都在成长,而做父母的你,成长了吗?
孩子在成长,家长没成长,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大到了一定程度,父母就说“孩子叛逆了”,其实叛逆不一定是他叛逆了,而是我们离他太远了!当他们成长到有了独立的思想,与我们出现分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乖了就是叛逆了?这样的父母应该反省自己,而不是指责孩子。
0-6岁 请教孩子“说人话”
亲子之道,这个“道”是指“大自然的规律”。万事万物在自然生长中都有自己的规律,孩子也是一样,具体的说:孩子的大脑发育,在六七岁之前,着重在于发育语言能力,六七岁之后,开始发育逻辑思维。
br> 六七岁之前,你说什么孩子会模仿什么,你会发现他的记忆力、模仿力非常的强。我的女儿现在不到5岁,说的是双语,因为在家里我和她说英语,其他人和她说中文,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对她来说一点困难没有。你们别觉得她厉害,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同时会说6种语言,小小年纪不仅自己能听会说,还会给其他家庭成员之间做翻译。这不是他们比别的孩子强,任何一个孩子,你把她放到那个环境里去,都会是同样的结果,因为他们正在语言能力发育的敏感期,在六七岁之前学语言是最好的时候。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让孩子学多种外语,我说的是学中文。会说话,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本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今后的影响力、领导力、社交力等各种能力。有的家长说,我每天让孩子背唐诗宋词,语言能力还能差吗?我不反对背唐诗宋词,但是这个事情不能“过”。我举个例子:有一个孩子,3岁就会背100首诗词,大家都说他太聪明了,他妈妈一开始也很得意,但是有一天她却来找我:尹老师,快救救我的孩子吧,这孩子不会说人话!怎么个不会说话呢?比如他有什么需要,他用手指,出门遇到邻居,让他问好,也从来不开口,只有叫他背唐诗宋词的时候,他才说话。有一次,他妈妈非要叫他开口叫人,孩子不肯,妈妈火大了,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孩子很委屈地大哭,然后憋出了一句话:“相煎何太急……”
这个孩子即使会背更多的诗词,我相信他的妈妈此时也更希望听到他正常地说话。所以我说,唐诗宋词可以背,但不要过。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说话,说人话。我可以说说我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买衣服,让她自己挑衣服,我问她:女儿啊,你想要什么颜色的衣服?她说:我要红色的。答案有了,可我没有马上结束谈话就付钱买衣服,而是继续问她:你为什么想要红色的呀?她说:红色的好看。我说:你干嘛觉得红色的好看,我觉得其他颜色的也很好看啊。她想了想,说:妈妈穿过一身红色的衣服,我觉得特别好看,我就喜欢红色的。我又说:哦,是这样,那妈妈还有一身黑色的衣服呢,我觉得也很好看。你干嘛不买黑色的?女儿说:大人穿黑色的好看,小孩儿穿黑色的不好看。我又问她:怎么会呢,我看院儿里很多小孩儿也穿黑色的衣服,不是也挺精神的?女儿马上反驳我:他们是男孩儿,男孩儿可以穿黑色的,小女孩儿怎么能穿黑色的呢!我又继续跟她聊:哦,那我知道了,你喜欢红色的,那以后爸爸都给你买红色的,打开衣柜一看:衣服也是红色的,裤子也是红色的,帽子、围脖儿全是红色的……那多好啊!女儿嘟起嘴:那也不能都是红色的呀……
你们看,其实我并不是很在意她的回答到底是什么,我想要的答案第一个问题她就已经回答我了,我和她说这么多,无非是一直在延长我们的对话,你们有没有发现,就在跟她聊天的短短2分钟里面,她已经在学习了,她的语言能力已经有进步了。
所以,孩子在语言发育的敏感期,我们就配合他,教给他们语言能力,比在这个时候强制地教他算术要好,因为这个时期,就算他学会了2+2等于4,也是靠记忆,而不是真的学会数字之间的关系。
我没有培训她,我成全了她!
中国的孩子有两个方面的能力普遍都是比较薄弱的,一是自理能力,二是尊重长者、孝敬老人的能力。你们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这样?如果我说,我的女儿1岁的时候就具备了这两项能力,你们信吗?很多人说不信,但是这是真的。
在我女儿11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我在给她喂饭。 喂着喂着,她突然用小手抓起一把饭,飞快地往自己脸上一糊,弄得整个腮帮子都是饭粒,吓了我一跳。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很多家长这个时候可能就发火了:干什么呢,好好吃饭,谁让你自己抓饭了!可是我没有,我知道她是在学习自己吃饭呢,只是她的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好,还不能准确地把手里的饭送到嘴里,我就说:哎,对,就是这样吃饭的,没找准嘴巴没关系,来,咱们再试一次!
本来呢,她可能还吃不准我对这事儿的态度,怕我责怪她,所以动作很快地抓饭,我这么一说,她安心了,可以慢慢找准嘴巴在哪儿了,很快她就学会了把饭抓到嘴里吃。从这一天开始,我再也没有喂过她吃饭!是,头两个星期,她撒掉的饭比吃进去的多多了,桌上、地上、满身都是,等她吃完,我可能需要擦桌子、扫地、洗衣服,甚至给她洗头,因为头发上也容易粘到饭粒。但是我就麻烦那么两个礼拜,以后多省心啊!
再说说尊重长者、孝敬老人。在我女儿周岁生日的前两天,早上,我正在穿衣服打领带准备出门做个讲座,我女儿正在吃早饭,喊了我一声:爸爸!那时候刚学会说话没多久,她一叫我就激动啊,我就把脸凑过去应了一声:哎。结果就在这一刹那,我女儿抓起一把稀饭“啪”一下全糊在了我脸上,汤汤水水的,我的衣服领带可想而知是什么样子了。我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她是想给我喂饭吃呢。我马上开心地对她说:好闺女,有好吃的都想着爸爸呢,爸爸真高兴,来,再喂爸爸一口!等我把那口饭吃进嘴里,我女儿又得意又高兴,而且从那以后,有什么好吃的,她真的都能想着我,因为她希望爸爸高兴。后来我很多朋友就问我:你怎么培训你女儿了?怎么有好吃的都留着给爸爸啊?我说我没有培训她,我成全了她!
生活中,孩子随时都在给我们教育她的机会,我们要学会观察,要学会抓住这些机会。
如果在她想学吃饭的时候你不让她学,以后追着喂的时候就别怪孩子不会吃饭,如果在她想孝敬你的时候说“爸爸不饿,留着宝宝吃”,以后孩子只想着自己的时候就别怪她自私。同样的,在孩子想学画画的时候你偏要她学跳舞,孩子想唱歌的时候你偏要她画画,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孩子什么都不想学了,因为她觉得学习没意思,学习是痛苦的。
可以这么说,任何你想要教给孩子的东西,孩子都曾经想学,聪明的家长懂得在适合的时候教给孩子想学的东西。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我做过一个实验,拿一个可怕的面具,猛地放在一个孩子的面前,每个孩子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哇一声就哭了,他可能是天生胆小谨慎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就担心了:这么胆小,以后怎么走向社会,怎么面对生活?不行,得把他锻炼得胆大些!于是就找各种办法来给孩子锻炼胆量,叫他去走独木桥、带他去做过山车等等,结果孩子每天都在一种战战兢兢的状态,也许不但没有变得胆大,反而胆子更小,讨厌学习,甚至更严重的会发展成仇恨社会。想一想,如果你单位的领导每天要求每个员工必须先蹦个极再上班,否则不给发工资,你会不会辞职?我估计百分之90以上的人都会辞职!
假如我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他天生是个胆小谨慎的孩子,那么他长大以后很可能具备以下特点:观察力特别强,考虑事情很周到,特别细心,因为他谨慎,他不轻易尝试没把握的事情,但是要么不做,一旦去做的事情,他一般都能完成得比较好,是值得交托的人。这样有什么不好呢?
另外一种孩子,看到面具可能一把抢过去就玩起来,他可能天生就是胆大好奇的孩子,父母又担心了:天不怕地不怕,以后别给我惹出大祸来!不行,得让他锻炼得踏实点。于是每天要求他坐在椅子上,不让动弹,结果孩子觉得被约束,约束久了,要么他就放弃自己的个性,变得平淡无奇,要么他同样会讨厌学习,仇视社会。
假如我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他天生是个胆大好奇的孩子,那么他长大以后很可能具备以下特点:充满活力,因为接触面广,所以知识丰富,从而自信心很强,很容易成为孩子王,具备领导力和号召力。而他的性格也不会一直毛躁,反而会随着慢慢成长成熟而变得沉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很优秀。
我认为,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孩子,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孩子,他是胆小谨慎的孩子,就让他做最棒的胆小谨慎的孩子,他是胆大好奇的孩子,就让他做最棒的胆大好奇的孩子,如果他天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就让他做最棒的天生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小时候都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明明是爱因斯坦的料,你非要他当比尔盖茨;明明是比尔盖茨的料,你非要他当贝多芬,明明是贝多芬的料,你非要他成为葛优;明明是葛优,你非要他成为……这是不科学的,甚至简直可以说是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不要吝于表扬孩子
我女儿很喜欢帮我干家务,有一段时间我出差回来家里可能需要彻底清扫一次,就请了一个清洁工到我家来搞卫生,我女儿那时候才3岁,她非要帮忙一起干,我就给她一块干净的布,让她跟着阿姨后面,把阿姨擦过的地方再擦一次,她很开心,很卖力,干出一身汗。最后她骄傲地对我宣布:爸爸,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清洁工!很多父母听到孩子这么说,可能就会说了:太没出息了,怎么当清洁工呢,你长大了应该当个银行家!
我说你们这些家长,这么认真干嘛?你见过哪个孩子北大清华毕业了,明明可以从事一个很好的职业,却说“不行,我3岁的时候就答应过爸爸妈妈了,我长大要当个清洁工”?有这样的孩子吗?没有吧,所以你这么顶真干什么呢?所以我是怎么做的呢,我当时就大大肯定了我女儿的想法:好哇,当清洁工太好了,那到时候我们家一定是小区里最干净的一户人家了!
没等两个月以后,我女儿又跟我宣布:爸爸,我长大以后要摆个摊卖菜!我又肯定她:好哇,那太好了,到时候爸爸帮你收钱去!她说:那不行,我不要你收钱,我让我妈给我收钱去。我说:那爸爸干点儿什么呢?她说:爸爸你力气大,到时候你就帮我搬运吧!
当父母的有很多都很自私,他们希望孩子具备的往往不是从孩子的意愿出发,而是为了自己的炫耀。比如见人就让孩子背唐诗宋词,那不是炫耀是什么?比如一定要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孩子说当清洁工就觉得没面子。对孩子的学习热情、学习欲求,我们要做的是保护,而不是打击。不要放过一切肯定孩子的机会,你希望他往哪个方向发展,就大大认同哪个方面,尤其是父亲,一定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即使一定要批评,也在批评前铺垫几句表扬的话,认可的话,至少是理解的话。
孩子喜欢规则,但不喜欢被剥夺
有人说,你总说要让孩子做自己,那难道什么都随它去吗,不用做规矩了吗?怎么给孩子做规矩呢?
规则让世界简单,我们都喜欢规则,孩子其实也喜欢,不要低估了孩子对规则的接受程度。有没有人觉得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特别懂道理守规矩,回到家里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幼儿园里一个班有几十个孩子,规则有几套?只有一套!那家里呢?孩子只有一个,规则有几套?有几个大人就有几套!妈妈觉得不行的事情,在爸爸那里可能就可以,爸爸觉得不行的事情,奶奶那里可能就可以……这样的规则,孩子当然不会遵守。
有科学家花费了多年的时间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5个月大的孩子,其他能力都不可能达到成人的水平,但是有一种能力却超过了成人,那就是——观察力。一个5个月大的孩子,他的观察力就已经很强了,因为除了观察,他没别的事可做。他能清楚地看出家里每一个大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谁怕谁,谁听谁的,谁和谁是一伙儿的,谁和谁是有矛盾的……
所以孩子非常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找谁管用,找爸爸不行得找妈妈,因为爸爸怕妈妈,找妈妈不行,就找奶奶,因为妈妈和奶奶之间有婆媳矛盾,找奶奶不行的事找谁呢?不是找爷爷,而是找爸爸……
如果一个家里,没有统一制定的规则,孩子就会钻空子,就无法遵守规则。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把幼儿园的规则搬到家里来。让孩子执法,是让孩子遵守规则的最好的办法,他是执法者,所以他就特别“懂法”,他自己就得先“守法”。用这个方法,有一点特别需要注意:大人们必须一致遵守规则。如果有一个人不遵守规则,孩子就会觉得不公平,或者会觉得可能不遵守也没多大关系,孩子喜欢规则,但他们不喜欢规则是“只对付我一个人的”,他们不喜欢被剥夺的感觉!
人生是马拉松,不必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有这样一句话很流行:我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人生其实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大家都知道,起跑的时候,大家本来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而是一团人一起出发,有的人在别人出发以后还在原地没动呢,有什么必要赢在起跑线上呢?就算赢在起跑线上,也未必最后就是胜利者。跑马拉松的正确跑法是什么?我觉得是,不管别人在干什么,永远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跑。有的人擅长先发制人,有的人喜欢后发制人,有的人爆发力好,有的人耐力好。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到最后,就是成功的。
我们回过头想一下,在我们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班里算术最好的同学,是上高中以后数学最好的那些学生吗?应该不是吧?所以假如你的孩子在小学二年级成绩暂时落后,也许他只是大脑某一部分的能力发育还没有跟上,做父母的不能心急,反而要在这段时间保护好孩子的自尊、自信和他对生活和学习的热爱,保证在他的能力发育之后,可以马上赶上,如果这个时候他受到了打击,失去了信心,那么可能今后的学习都要毁掉。
青春期不是叛逆期
人们都说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就进入了叛逆期,其实,不要把青春期称为叛逆期,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孩子之所以出现了让你感到头疼的问题,是因为孩子成长了,这是自然规律。
有一个妈妈曾经向我求助:尹老师,快救救我的孩子,出大事了!她说她的女儿才上初二,却已经和一个男同学约好了,暑假要一起生个孩子!这位妈妈觉得太可怕了!我问她:我说你没发现这件事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吗?她有这么奇怪可怕的计划,可是她愿意第一时间告诉你!这说明你们之间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
无论你听到青春期的孩子对你说出你多么不爱听的话,都应该庆幸,至少孩子还愿意告诉你,这是一件大好事!所以这个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堵住畅通的沟通渠道,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导致在孩子最容易出事的青春期,你却先出局了。
有一个女生某天回家很兴奋地跟妈妈说:我们班新来的老师简直太帅了!我太崇拜他了!妈妈心里一惊,女儿显然是喜欢上那位老师了,但是她不动声色,反而很有兴趣地问:是吗?来跟妈妈说说,什么样的一个人?女儿把老师的情况一一告诉妈妈。这位妈妈没有批评她,也没有阻止她喜欢这个老师。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女儿对妈妈说:你觉得我前段时间是不是太傻了?妈妈说:你知道为什么你现在会觉得以前太傻吗?因为你长大了。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在你长大的这段时间,能让妈妈陪伴你,妈妈觉得很幸福。
青春期的孩子和之前最大的区别是他开始要求尊严,孩子成长了,家长也要一起成长,不能一昧地要求孩子还像小时候一样“乖”。不要总是高高在上,不要总是想让他向你妥协。你要知道,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难道你希望等到他离开你的那一天,再有自己的主见和能力吗?那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