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想念
在澳门临走前的那个晚上,当我从大三巴牌坊回来,刚踏进茶餐厅,服务生小朱姑娘便微笑着迎了上来:
"我已经注册了简书,我看见你写的文章了。"
"啊?这么快?你怎么知道我昵称的?"
"我昨天在看你写文章的时候特意记了一下,我还在简书跟你打招呼了呢。"
我突然想起上午在K超市蹭网时,的确看见简书上有个陌生的名字跟我打招呼,我也回复了她。
"噢,没想到那人是你!"
11点55分,又快到打烊时间了。
离开前,我收拾好东西,走到小朱姑娘跟前。
"要跟你说再见了" 我说。
"我能拥抱你一下吗?" 没等她回复,我就抱了她,一来想表示感谢,二来也想替他们的家人拥抱一下她们。
抱她的时候,我能隐约感觉到她的一丝害羞与尴尬,我想或许是她们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外,一直以来都缺少父母和家人的拥抱,因而会有种不习惯。
走在回去的路上,有种莫名的伤感向我袭来…
现在,每当我晚上发完日更文章后就会想起她们-茶餐厅的姑娘们, 想起那些好吃的、值得称道的甜品,还会想起那个靠窗的固定座位,我每晚都会坐那儿写日更文章……
我决定发完这篇文章之后,就在微信或简信中发链接给她们,她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是吧,姑娘们,我没说错吧。
02. 茶餐厅的姑娘们
这次一个人去澳门旅行,因为住的地方没网,国内4G也用不上,所以这七天当中,除了外出,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基本上就是这家茶餐厅了,它几乎成了我在澳门的一个落脚点。
第一次去那儿是刚到澳门的当天晚上,为了蹭网写日更文章去了它家的另一个分店,就在我住所对面。可那家分店10点就打烊了,店内的服务生小姐介绍说他们另一家分店的甜品部12点才打烊,于是按照她说的位置当场就去了。
那晚我就坐这儿,后来这个位置几乎成了我七天当中的一个包座。这张照片是彩萍姑娘拍好之后通过微信发给我的。
因为每天晚上都去,渐渐地和那儿的姑娘们变得熟络了起来。
刚开始接触彩萍姑娘时,她表面看上去挺冷的,等到熟悉了之后才终于看到她露出笑容。
每次去,她总是拿着甜品单第一个来和我打招呼。除了那句礼节性的招呼外,我们之间破冰的一个话题是她问我:"怎么样才能下载简书APP?" 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聊天模式。
彩萍的老家在广东江门,看上去还很年轻的她已早早结婚,并有了两个孩子,不过都在老家生活。在澳门时,她自己住宿舍,每个周末都会抓紧回老家一趟看看孩子。
我问她想不想孩子?她说:还好啦,都已经习惯了。但我知道她说这话一定是言不由衷的,有哪个当妈的不想自己孩子的。我这个问题本身就问得有点傻。
小Xu,她们当中唯一的男孩儿,也是这些姑娘们的老大,我第一晚去的时候因为没换澳门币,于是我问他:"你有没有微信?"
他说:"有啊"。
"那我可不可以通过微信把钱转给你?"
他爽快地就答应了。于是我用微信将钱付给了他,解决了第一晚没有澳门币的尴尬。
临走那晚,我原本打算给她们拍个集体合影,可谁知彩萍妹妹和老大提前回家休假去了。
回上海后,我曾通过微信想让他们补拍一张照片发过来,可一听说我要发在文章中,这下都不愿上镜了。
只能拿这张我偷拍的背影照来充当一下集体照了。
从左至右,第一个剪着一头齐耳短发的背影是彩萍妹妹,第二个梳着一条长辫子的则是小朱妹妹。这件橙色T恤是她们的店服,与她们店的Logo颜色相一致。
顺便说一下,这家茶餐厅有个好听的名字:新绿茵阁,它家的甜品部叫金满堂甜品,就在澳门半岛新口岸的伦敦街上,一问几乎都知道。
有没有看见这幅立在店堂醒目位置上的推介牌,上面写着它家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少糖低甜"。
这是我第一天点的甜点:西瓜焦糖布丁冰淇淋,好长的一个名字,不过图中的这碗甜品已被我挖去了一个角,看起来似乎没原先那么美观了。
金满堂的甜品品种有很多,大多以芒果及各类椰汁为主打食材。
我最喜欢其中这碗红豆椰汁,淡淡的椰香味中夹杂着糯糯的红豆,一勺入口,仿佛就像进入了美味天堂一般。
小朱姑娘看我每次都点红豆,她说:"你一定是喜欢吃红豆的,我也是,红豆也是我最爱吃的"。但她不知道的是,我更喜欢冰饮。有一次她关心地对我说,这碗椰汁已经冷了,别吃了,吃下去胃会不舒服的。
除了甜品,还有茶餐厅的这碗滋補鸡蒸饭也在我喜欢的名单之列。
我想说,如果去澳门旅行,可别忘了去那儿坐坐,点上几款你爱吃的特色甜点,然后就坐在我那个靠窗的包座上,看看书、写写日更文,或者和陌生人搭搭讪,再"偷听"点什么话题,保准让你在澳门的时光过得更有意思一些。
当然,再顺便坐我那个包座上留个影,算是到此一游啦!
哈哈哈哈哈哈……
03. 偷听?搭讪?
除了这些姑娘们,以及那些令我怀念的美食之外,这家茶餐厅也是我观察与了解澳门的一个小窗口。
在上海,要是去咖啡馆或者酒吧,我一般是不会跟陌生人随便搭讪的。
不过当你去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地方,了解当地的最快、最佳途径可能就是跟陌生人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了。在这儿,我认识了一拨又一拨人,也从中了解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与信息 ......
曾经有三个女孩儿就在我邻桌就坐,说着一口带广东腔的普通话,旁若无人地聊着一些感情的话题,全然不顾有我这个外人在"偷听"。也许她们认为我这个年龄的女人,应该不会太在意吧。
其中一个女孩儿说:"你有没有告诉他你喜欢他?"
另一个女孩儿回答说:"没有,我没好意思说"。
"说呀,你喜欢他为什么不告诉他呢?"
第一个女孩儿说着说着声音分贝提高了许多,几乎店堂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清晰听到。
"是个勇敢的女孩儿",我心想:哈哈,还真有点Rainbow的样子。
……
很巧,另一拨人也是三个人,不过是三个女人。
一开始并没太在意。当耳边飘来一阵好听的上海话时,我忍不住地自己搭讪了上去:
"侬是上海宁 (你是上海人)?"
"是额 (是的)"……
对方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她们仨都出生在上海,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来了澳门,在家里基本上都说上海话,所以一点口音都没变。
当她们得知我一个人来这儿旅行,都很惊讶,她们说她们是绝对不会一个人去旅行的。随后我们聊起了上海的小吃、上海的街区变化等话题。近期她们打算回上海一趟,去看看好久没有回去过的家乡……
还有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邻桌的一位小伙,澳门人,在澳洲念的大学。
因为第二天我打算去澳门大学,问过好多人,似乎都没人知道,凭直觉我觉得他应该知道怎么坐巴士去澳门大学。
因为普通话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没听清楚,于是他认真地在我本子上写下了澳门大学所在地—横琴,然后告诉我,横琴离澳门半岛很远,几乎就在珠海边上,出关就是珠海了。他说如果不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最好就别去了,因为那天刚刮过台风"帕卡",听说第二天还会继续下大雨。
他给我推荐了其他几个景点,比如妈阁庙、大炮台、还有主教山以及观光塔等几个地方。
不过我始终认为大学是当地的一道人文景观,有其独特的存在意义,而且我特别想在一个陌生的大学走一遭,重温一下回到大学、回到未来的那种感受。所以尽管第二天下着大雨,我还是按原计划坐巴士去了澳门大学。
04. 没有网络的日子
其实,每晚12点离开茶餐厅之后,我还常会去它旁边的K超市再蹭会儿网,顺便买一份咖喱鱼丸。
上午临出发去某个地方之前,有时我也会先去趟K超市,买点东西吃,当然更主要是的也去蹭网看一下微信或简书上的信息什么的,因此跟那儿的每个人都很熟络了。每次去都像看到老朋友一样,特别亲切、特别温暖。
这段没有网络的日子,对我而言可以说是一次极为有趣的体验。
今年春节我跟Carol去莫干山跨年旅行时,曾遇上过一次短暂的停电事件,我把它比喻成"新年中不期而至的 "黑暗"5小时!"
假如给你5小时"黑暗",没有电、没有网,不能用手机、也不能用电脑,更不能看电视,你会做什么?
这是年初三晚上因莫干山突发停电事件引发我和Carol之间所聊起的一个话题。
……
半夜12点左右,电终于来了,房间内的一切开始恢复:空调运转了起来,灯亮了起来……
从晚上7时停电开始,新年中这个不期而至、在"黑暗与寒冷"中等待的5小时,就好像是老天爷赐给你的一份礼物,特意预留给你这么一段时间、一次机会,尝试用最原始的一种方式生活、放空自己……
诚然,如果说这个世界没有网络,似乎就没法生活,就会跟这个世界中断或失去联络,从而陷入一种与社会脱节、与世隔绝的孤寂当中。
可是,如果过于依赖网络,又将会失去在现实生活中原本可以获得的更多乐趣,甚至失去对生活本质探求与思考的本能与能力。
不得不说这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一种矛盾、一种悲哀。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其关键即在于这个度的把握。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有那么一段脱离网络、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就像当我告诉Carol住的地方没网络的时候,她高兴地说:祝贺你Mum,你终于有了一段可以脱离手机与网络、属于自己的时间了。
是的,我的确发现,在这没有网络的七天中,我的生活确实有了些改变。
比如说,睡眠时间较之前相对充分并延长了,生物钟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有了更多看书和静心思考的时间,而且还重新捡起了笔和纸,当然,有了更多行走的时间,去了解和探索当地生活、甚至跟陌生人之间有了更多的交谈机会与话题 ……
瞧,没有网络的日子,竟然扯出了这么一段思考文字,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儿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为这段脱离网络的日子,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