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想写干货,也不想写攻略,想追忆一下往昔,写一写与泰国结缘的日子。故事有点长…回忆有点多…
2012年,大学四年级的我,只身来到陌生的泰国,去到一个几乎没有外国人泰北偏远小镇,支教中文…从那时起,也许就注定了与这个国家的缘分吧。
几乎只用了三个月时间,我就掌握了基本日常泰语,生活无压力。尽管地处偏远,购物出行什么都不方便,但依然很开心,心情就像泰国的晴天一样,灿烂并惬意着。
那时在小镇上,生活就是一个小小的圈。作为稀缺的“歪果仁”,左邻右舍、街坊邻居…学生娃娃、家长…集市上卖菜的大叔大婶,超市的收银员,车站的售票员,大巴车的司机,路边卖冰淇淋的小贩…全部都认识。
那时候,把自行车丢在车站,去曼谷玩两天再回来,不上锁车也还在;去服装店买东西,把相机落在店里,店主还给送家里来;有时站路边等车,邻居看到了就把车开出来,问去哪里,然后送过去;去集市买菜,老板零钱不够找不开,就干脆送了;饮用水没有了,对面修车的店就把他们的水搬一桶放我门口…
学校的孩子不是每个都爱学中文,调皮捣蛋的也很多。你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他们可以回答你:老师,我不喜欢中文,但我喜欢你呀!小孩都这样说了,你又怎能生气呢~
有次,给初一的小孩子教“大”和“小”,列举了泰国的香蕉品种有大有小,造句:“老师喜欢吃小香蕉,不喜欢吃大香蕉。”第二天早上,办公桌上就放着一整串芭蕉,真的,就是一整棵芭蕉树上割下来的全部的芭蕉!
窗户外(办公室在一楼)躲着好些小孩窃笑着偷窥我的反应。我不得不去食堂借了把刀,再找了几个高年级的男生,帮忙把那串芭蕉切成一抓一抓的,分给学校每个办公室。
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得知,当时那串芭蕉究竟是哪个小孩送给我的,或者是哪一群小孩“有预谋”的要给我一个惊喜。
那时候,附近有一座在泰国当地颇有口碑的避暑名山,每年十月到次年二月,山上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美丽的云海,气温比山下低上好多度。
山里比小镇更加与世隔绝。那里没有尾气、没有噪声,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阳光清澈,有蝴蝶的山谷,有满目青葱,还有萤火飞舞…
“上山”成了和朋友们周末常选择的消遣方式。它是我对泰国景点最初始的印象,想来,现在这么不喜欢普吉岛芭提雅,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2014年,离开这座小城后,无论在中国还是泰国,每年都会找时间回去“探亲”。
时光在这座小城里彷如静止一般。
每一次回去,车站的班次与曾经毫无变化;卖白切鸡饭的阿姨依然每天下午4点就收摊;冰淇淋店家的小孩个儿长高了,憨憨的“阿赞萨瓦迪卡”依然如旧…
今年已经8月中旬啦,该回去看看啦~
【作者:来泰第六年的暹罗妹儿,陷入回忆中的暹罗妹儿,感慨时光流逝的暹罗妹儿…】